懿安在宫里玩得很开心,八王来接她时,她还依依不舍的给八娘说,“皇婶婶,我下次再来玩…”</p>
八娘笑眯眯道:“下次我准备好你喜欢吃的点心。”</p>
“肉干也可以,”懿安乐呵呵,“我不挑食。”</p>
然后,懿安冲八娘挥挥手,再会…</p>
然后,懿安走到九娘面前,规规矩矩的行了个礼,“辽国公再见。”</p>
八王…反了吧…</p>
九娘…我很慈祥的…</p>
八娘瞄九娘…你都干了些什么啊?…</p>
目送走懿安后,八娘上上下下的打量了一番九娘,“咱们合伙如何?我让铺子卖你的画像,放心,不是镇宅的,育儿专用…我八你二”</p>
九娘冲八娘翻了个白眼…</p>
“我七你三…”八娘笑嘻嘻拉着九娘,“保证把你的画像卖出大宋,遍布大辽,高丽,呃,还有大食,你想想,千百年后,在大食发现你的画像,哈哈,可不得愁死一帮专门考据古迹的?”</p>
九娘再度翻了个白眼,“母仪天下就这样?”</p>
“我是奸后。”八娘晃了晃脑袋。</p>
九娘提醒道,“官家很生气。”</p>
八娘道,“你姐夫有个优点,这气啊,来得快,去得也快,不怎么伤身…”</p>
九娘无语,“我走了!”</p>
“六哥后日抵达,”八娘道,“他在京的安全,可交给你了。”</p>
郡主还是很给力的,据说带了六郎的亲兵,再加上十多名家丁,强势接管了六郎的看押工作,问凭什么?就凭六郎是国舅加郡马!!</p>
御史弹劾郡主,小眼睛道,“岂有此理,等她回京,朕一定好好罚她!”</p>
御史…现在下旨啊!</p>
小眼睛表示,国库不宽裕,不要为了不成器的皇亲国戚动用朝廷有限的人力物力,反正是马上要回京的,何苦再派人出差呢?一路上吃住花费可不少,马匹损耗也挺大的…</p>
“她一回京,你们记得提醒朕,太不像话了!”小眼睛很认真的表态,“绝不轻饶她!”</p>
御史们默念,我们眼光长远,我们眼光长远,我们不因小失大…硬生生的忍了,要集中力量盯死杨六郎,这可是一场硬仗!</p>
于是,小眼睛轻松获胜,很嗨皮,给八娘说,“哎呀,大家现在都卖我面子啦…”</p>
八娘…很光荣嘛?</p>
不过,小眼睛也给八娘说了,“六郎抵京后,案子审理之事,你别管,有不妥当的,让九娘出面,御史不会怎么喷九娘的,他们要喷,也是喷潘铠和潘老大人…”</p>
八娘…</p>
不过,静下来一想,八娘也觉得自己躲在幕后比较好,自己跳出来,除了让朝堂上吵得更厉害,貌似没其他作用…</p>
于是乎,八娘便给九娘说了,六郎的事,九娘得多费心…</p>
九娘表示理解,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八娘怎么洗也洗不白了,呃,好像是从一开始,八娘就没白过,明明八娘皮肤很白的嘛!</p>
因此,听八娘提醒,九娘转身道,“我知道,”顿了下,“六哥笨死了!”</p>
“你多听听潘铠的意见,”八娘不放心,“要讲策略…”</p>
九娘瘪嘴,潘铠见杨家愿意承担自己犯下的错,只是不乐意让人引申发挥,便表示难度不大,叫九娘稍安勿躁,告诉九娘,要相信朝廷…</p>
九娘一直没给八娘说,免得八娘叽歪潘铠,结果今儿八娘却让自己听潘铠的,九娘便呵呵了…好想看八娘撞墙啊…</p>
于是,九娘果断出卖了潘铠…</p>
八娘的脸色瞬间丰富多彩…</p>
等小眼睛下班回家,八娘都还没缓过神来…</p>
小眼睛揉揉太阳穴,“你知道了?真是见了鬼了,那图纸是怎么传出去的?”</p>
八娘…这比较重要…也跟着揉了揉脑袋,鬼使神差说了句:“你别太揪心了,要相信大臣的办案能力…”</p>
说完,八娘就愣住了,有些讪讪的…</p>
小眼睛没觉有异,还在叹气,“不好查啊,要是有个狄仁杰就好了…”</p>
八娘突然觉得,福儿运气挺好的,介时手下能人多啊…</p>
虽然如今好些能人已崭露头角,但当官是需要历练的,等这帮人练出来了,能当宰相了,得,貌似也该是福儿的天下了…</p>
八娘顿时好心疼小眼睛…上前抱住小眼睛,“总会有破绽的…”</p>
小眼睛摇头,已经和几个重臣商议了,没一点头绪,“已经下旨让寇准火速回京了…”</p>
八娘…寇准成万金油了?“也对,寇准没准能查出来,唉,能干人都有脾气,你别和他计较就是了,人无完人…”</p>
“只能不计较了…”小眼睛气闷,“一想到寇准回京,我现在都觉得脸上满是他的口水!”</p>
“送他一打遮脸帕…”八娘道。</p>
小眼睛乐,“对,我先备着…”</p>
八娘…开玩笑的啊…</p>
小眼睛…“这主意真的好,一旦发现寇准要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我就让内侍给他一遮脸帕,尴尬死他!”</p>
八娘…突然觉得小眼睛貌似和懿安是一个水平的…</p>
小眼睛又声讨了一会儿寇准,才和八娘说起兵器作坊,“许洞是个能干的,如今又有个李宏,将士们有福了…”</p>
“才两人啊,”八娘道,“你就不担心后继无人?”</p>
小眼睛笑,“他们都正当壮年,能干几十年呢,再说了,你以为这类人才好找啊?这得碰运气…”</p>
工匠们虽然有经验,但受眼界所限,能出一大家的概率极低,而文人研究这类手艺都是当个爱好,很难被朝廷发掘。</p>
“也许科考报名时,应该让大家写下兴趣爱好?”小眼睛随口道。</p>
“分科考嘛,”八娘道,“唐时科举可是分了许多科的。”</p>
隋唐才开始科考,这考试也在摸索中,所以,有很多科,不过,进士科最受追捧;而如今,科考制度比唐朝完善多了,最起码取士是看考试成绩的,而不像唐朝,凭的是名声,所以唐朝学子参加考试前,都会拿自己的大作到处拜访,打出名声来,考试成绩反倒在其次了。</p>
而如今,大家都凭试卷说话,倒更显公正些。</p>
但是,如今科考的项目比唐少些了,而大家基本都去考进士,其余科,朝廷不重视,开考时间也不固定,考出来也只能当个小办事员,考生也不重视,恶性循环…</p>
“分细一点嘛,”八娘道,“水利,冶炼,农桑,造船,造车等等,工部就需要这类人才啊,再提拔一个工部尚书当宰相,得,你看考的人多不?管他是什么科考出来的,只要有能力,都能当封疆大吏,都能入主中枢,还怕后继无人?”</p>
小眼睛…有道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