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都市小说 > 重生八九之缔造传奇 > 第四十七章 定日子
    云来阁 http://www.xyyqm.com

    “晓凯是我李家出的人才,要摆大酒也我李家摆,你插一脚干什么。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

    二叔急了,这等露脸的事,他办多威风。

    “李爱红,你这话说的我就不爱听了,晓凯是李家的人,但你们李家还是村里的人。晓凯也是我们村第一个大学生,村里帮忙摆大酒过分吗?”

    吵架李大牛可没服过谁,大有一副咱俩搬个小板凳,我能陪你唠到明天的架势。

    二叔眉头直皱,李大牛是村长,他的面子得给。李晓凯是他侄儿,李大牛也得给他面子。

    “行,大酒可以交给村里摆,凉菜热菜搭配多少盘?”

    “十二盘热菜,八盘凉菜,一准安排的妥妥当当。”

    红白喜事李大牛很拿手,关于里面的门道很清楚。

    “好,烟得是红双喜,酒要茅台。”

    二叔狮子大开口,直言要摆八块钱一瓶的茅台酒!

    “酒厂打的酒还不照样喝?”

    李大牛等着李爱红,这不成心找茬吗,茅台酒太贵了,谁没事喝那玩意。

    “嘿嘿,茅台酒我能为我侄儿弄来,四块钱一瓶,我能为侄儿搞来一百瓶,这钱……”

    二叔带着别样目的,想占一把便宜。

    李大牛沉思,四块钱一瓶的茅台酒,来路问题不小,但自己村里喝,不拿出去呦呵,也没什么麻烦。

    “两块钱一瓶,一百瓶全拿下。”

    “噗嗤。”

    二叔笑了,亏李大牛还是村长呢,原价八块钱一瓶的茅台,压到四块钱一瓶还不满意,还要压价一半。

    “哥,大哥,村长大哥。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我要是能搞到两块钱的茅台,什么也别说,我就跟人合伙倒卖茅台去,那钱赚的不轻松?”

    “哦,三块吧,一口价。”

    李大牛讨价还价,他在思考办法,村里免费摆大酒没什么问题,档次太高了可不行。

    “没得谈了,一点诚意都没有。”

    二叔撇着嘴,一脸无趣。

    “晓凯,你说说吧,让不让村里给你摆大酒。”

    李大牛反应过来了,他这是免费送上门的啊,超出村里财政预期还谈什么。

    “村里一片好心,我不答应就不识好歹了,我从内心上是愿意接收的。”

    李晓凯先肯定了村长的心意,“但是呢,我阿爸阿妈没开口,我得尊重他们的意见。”

    “当然,二叔意见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

    见二叔疯狂朝自己使眼色,李晓凯最后又加了一句。

    “嗯,好。”

    李大牛满意的点头,不跟他二叔绕来绕去费劲,转身要去找李晓凯阿爸阿妈去。

    “哎哎哎,别走啊。这样吧,你给我一张一百瓶茅台酒的收据,我免费送十瓶撑场子。”

    绕来绕去,二叔总算露出了狐狸尾巴。

    “好啊,李爱红,你歪门邪道还搞到我们村头上来了?要不要我请六叔公出来,跟我们说道说道?”

    李大牛被气乐了,他还纳闷,李爱红跟他吧啦半天,为什么非要扯茅台这茬子。

    “别介,怎么能什么事都劳烦六叔公老人家,再说了,我怎么就搞歪门邪道了?这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事情吗?”

    二叔被村长拆穿了面目,也不难为情。

    “说吧,你想要村里收据做什么?”

    李大牛此时化被动为主动,大有不说出个一二三来,这事没完的架势。

    “我一朋友,茅台外销……”

    二叔说着突然打住,扯着村长的胳膊,往门前两棵念树底下走,“那边说。”

    李晓凯撇嘴,这二叔还真摸不透他,说他正经吧,净喜欢做些坑蒙拐骗的事。说他不正经吧,对待亲朋好友没话说,办起事来麻溜很靠谱。

    二叔要去跟村子谈什么,李晓凯隐约能猜到点。

    这年头比较流行联营代工的模式,贴牌是经常发生的事。

    说起老酒,其实茅台不算什么,汾酒才是真正的有名老字号。

    在汾酒全国有名的时候,茅台还缩在自己山窝里玩耍呢。

    可二十年后,为什么茅台能成为国酒,汾酒名声不显?

    最大的原因就是贴牌惹的祸,开发商模式帮汾酒渡过了难关,也将汾酒推向了深渊。

    不过,眼下汾酒还活的好好的,茅台也在闷头发展。

    二叔捯饬的,恐怕是茅台个别人员,借着职位便利,将酒厂的酒化为自己的利益。

    这种事情,在九十年代初不是很新鲜。

    不一会,二叔跟村长走了回来,两人似乎谈的不错,都一副很满意的神情。

    没跟李晓凯交流,两人直接找上了李爱国夫妇,将摆大酒的时间定下来。

    己巳年农历七月十六日,宜祈福、开光、出行、纳财。忌破土、置产、动土、安床。

    身为主人公,李晓凯成为了边缘人物,眼睁睁的,不,只是远远的看着他们将自己升学宴给定了下来。

    “还是上学好啊。”

    大哥看着弟弟,眼神中带着羡慕跟自豪。

    “嗯,大哥,等家里这一阵忙完,你读夜校吧。”

    李晓凯提出建议,知识不管再多也不嫌少。

    “再说吧。”

    大哥明显心动,可夜校距离他们家太远,来回路上安全是个问题。

    李晓凯没有多劝,他提完就后悔了,现阶段治安不错,等过段日子就难说了。

    报喜的队伍加上村长的来访,让李家一上午都没来得及捕鱼。

    中午草草吃了顿午饭,一家人扑在了河边。

    随着二叔一家人的正式加入,捕鱼的工具也多样化起来。

    不再是单纯的撒网,还多了拉网,网兜,丝网。

    其中丝网抓的鱼最多,损耗也最大,很容易被河里的石块划破。

    制作起来麻烦不说,必须要用专人划着小船到河中间下网。

    而且,大河会走船。万一收网不及时,下的丝网会被船撞的面目全非。

    到了晚上,河水渐渐变凉,两家人才依依不舍的从大河里上来。

    “总共多少斤?”

    大哥一边用肥皂洗着手,一边兴奋的问弟弟。

    “我知道我知道,三千一百斤。”

    李晓月跳起来抢答,她并不知道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只是想炫耀一下自己记住的四位数字。

    “少了点。”

    大哥听到这个数字,颇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云来阁 http://www.xyyq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