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穿越小说 > 楚末枭雄 > 第七十五章 措施
    云来阁 http://www.xyyqm.com

    李充拿着分发下的纸张,逐字逐句的看完,对其中几处地方不明白,正好彭适发问,于是起身说道:“县令,下官有几个地方不太理解,还请县令解惑。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

    彭适示意道:“李县丞请讲。我说了,有什么问题大家都可以提出来,我也刚好可以为诸位解释清楚,免得之后诸位摸不着头脑,反而耽误了事情。”

    长史王献点头附和道:“县令说的在理,诸位要是有什么问题,问出来便是。”

    王献说完,其余人皆纷纷应好称是。

    “县令,这上面写的要再修建一所学堂,让更多的孩童得以识字,下官认为,这是善举,的确应该如此。中平数万人口,却只有一所学堂,堪堪数十孩童,确实有些少了。下官相信,中平百姓得知这个消息后,一定会对县令感恩戴德。”

    李充没有先问出自己的疑惑,而是抓住其中自己觉得可行的方案,先对彭适的建议表示赞同,这样后面才好说话。

    王献同样点头道:“没错,现在入学的孩童和别的县相比起来,是有些少。不过县令,下官以为,可以将现有的学堂进行扩建,不用重新再去修建,这样不仅花费少,而且省时,相信用不着多长时间,就可以再让一批孩童进学了。”

    听完王献的建议,彭适认真想了想后说道:“王长史说的不错,这事是我没有考虑好,那就不用再修一所新学堂了,就依照王长史所言,将原先的学堂进行扩建,应该就足够了。”

    王献有些诧异的看着彭适,在王献想来,彭适刚刚才拿严文立了威,正是得意之时,肯定不会同意自己的建议,但王献没料到彭适会直接就答应下来。自己这么说是因为县里面银两本就所剩不多,从头修建一所学堂要花不少银子,若只是扩建的话,则会省下一部分。而这则是自己的分属之事。

    不仅是王献,李充、杜豫还有其余人也都略显惊奇。

    “段工曹,张学官,这扩建学堂一事就由你们两人负责,可有问题?”

    段庆刚刚才因为修桥一事吃过亏,可不想再来一次,闻言立马叫苦道:“县令,这扩建学堂是需要银两的,县衙里银两所剩不多,这银两从何而来啊?”

    学官张伦也随即说道:“是啊县令,而且这学堂修好以后总不能不请夫子吧,这也要花钱啊!”

    “嗯,不错,这钱不能省。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彭适说道。

    可刚刚严文才说过,县里银子只有五十两了,扩建学堂,请几位夫子,怎么也得花个三、四十两,五十两银子勉强够了。但是在彭适的计划里,要花钱的地方可不止这一处,许多地方都要用到钱,这样一来,五十两可就不够了。

    彭适沉吟不语,想着解决的办法,让自己掏钱不是不行,可这样做,以后再有需要花钱的地方,难道依然等着彭适掏钱出来?恐怕三年下来,彭适这些年攒下来的身家都得投进去,等三年之后,这些东西又不能带走,就都归了胡家,彭适自认还没有无私到这种地步。

    那这笔钱从何而来呢?

    彭适沉默着不说话,其余人也不敢打扰他,屋中就这么安静下来。

    “有了!”彭适一拍大腿,兴奋的喊道。

    “张学官,城中不是有不少富商都有子孙嘛,你去告诉他们,只要捐出五十两……不,你告诉他们,县里体谅他们,现在准备拿出二十个进学名额出来给他们的后辈,只要能捐钱修建学堂就行,谁捐的最多,就给谁一个名额。这样,修建学堂的钱就应该够了。”

    捐钱进学,这便是彭适想到的方法。城里的学堂里面的孩童以往都是官员子弟,和少数几个特别优异的孩童,并没有商人子弟。一是由于商人的地位低,官吏们不想让自家子女和他们混在一起;还有就是商人们对其子弟的要求不同,学的不是经史子集,而是能用在生意上的东西,所以都是请夫子在家中教学。

    至于他们愿不愿意花钱让家中子弟来学堂,和中平未来的各个官员在一起进学,随便再打好关系。不用怀疑,他们肯定是愿意的,这点彭适十分笃定。

    其余人以为彭适想了什么好办法出来,结果竟然是让那些商人子弟和自家子弟在一起进学,于是刚才还异常安静的众人此刻都小声议论起来。

    “县令,不可啊!”王献立马出声反对。

    彭适没有生气,反问他道:“王长史,为何不可啊?”

    “因为,因为……”

    王献一时间竟想不出理由来反驳,在大楚,商人的地位低是事实,可在民间,对商人的并没有多歧视,就如在座的一群人中,谁敢说自己没有和商人存在利益往来,像王献自己,在城中都有好几家铺子。

    而且像言绍郡,四嘉郡,首阳郡这些位于三湖平原地带的几个郡,境内河流密布,道路便利,财富聚集,风俗较为开放,天然就是商人的诞生之地。这里的百姓对商人并无多大的歧视,像官吏家中若有次子的,大多都会选择去从商。

    王献的反对是下意识的,因为在他的观念里,商人怎么能有资格和自己相提并论,不止是商人,只要不是官员或者学识渊博、名望出众之人,都是下等人,都没有资格。

    但王献是饱读圣贤书的人,又怎么会说出这种话呢?

    彭适意味深长的看着他,缓缓开口道:“王长史,古人曾说过一句话,叫做有教无类。王长史可知这话是什么意思?”

    彭适没有等他回答:“意思就是,凡是生活在中平的百姓,都是本县令的子民。王长史,你觉得呢?”

    王献平日里几乎都不怎么管事了,隔几日日就会和一帮老友约着时间到处游玩,刚才反驳彭适也是下意识的行为,所以见彭适坚持,王献便不想再和他唱反调,只好说道:“下官只是希望县令多考虑考虑,既然县令认为此举可行,下官一定遵从。”

    说完,王献靠在椅背上,双手叠放在腹上,眼睛盯着地板,不作声响。

    其余人见王献都不再说话,也都闭上了嘴,不再谈论,心里想着彭适说的方法到底可不可行。

    “李县丞,你可还有什么要问的?”彭适又望向李充。

    迟疑片刻,李充看了看王献,只好接着说道:“县令,这上面有一事下官不解,上面写着,要在中平城里人多的地方修建几所茅厕,不知这是为何?”

    李充刚说完,彭适的表情就变的十分气愤,怒目横眉道:“李县丞,难道你不觉得城里的街道上到处都是污秽之物,有损心情吗?前两天本县令在城里转了转,结果回到府中时,身上竟然有了怪味。”

    “不过本县令也不是不讲理之人,不会随意责怪于人,所以,就特地让人在城里修建几处茅厕,供百姓方便之用。以后有急事,只能在茅厕里解决,若是发现谁不守规矩,第一次让他将整条街都打扫赶紧,第二次就五个板子伺候,要是还有第三次,就要罚钱了。”

    “黄贼曹,这是就由你来负责,安排几队人手,专门在街上巡视。”

    “是。”黄庶起身应下。

    几年前彭适提议在归乾修建茅厕的时候,同样有许多人疑惑,有急事随便找个犄角嘎达里就能解决,怎么还要特地花钱修茅厕呢?彭适好说歹说,给他们讲了一大通道理,列举了种种好处,口水都说干了无数次。最后他们居然来一句,‘既然是公子说的,那咱们照做就好。’

    虽然之后他们也感受到了修建茅厕的好处,但当时彭适真的是被气的不行。所以这次彭适不打算在讲道理了,直接吩咐人去做就是,等慢慢的,他们就知道利处了。

    “唔,那就依县令的。”李充没想到彭适会给个这样的理由,会因为自己看不顺眼就让百姓依他的做。

    终究是年轻人啊!

    李充回到位置上后,彭适目光再一次扫过,正欲开口,便看到田曹苏载站了出来。

    苏载三十余岁,可常年在太阳下暴晒,加上劳作,长得却像四五十岁的人一般,那怕为了半辈子的官,身上却没有常见的官僚的通病。彭适还认识一人,和苏载十分相似,就是牛宽的父亲,归乾田曹牛禾。对这两人,彭适都是很敬重的。

    苏载行礼过后,指着彭适分发的纸张,说道:“县令,这上面所写的内容有这样一句话,将农具、耕牛租于百姓,虽然上面详细的写了租借的方式和条件,以及其它各种情况的应对之法,但最为关键的租金却未曾写上,而且这样做是否会有效果?”

    彭适轻声说道:“这项举措归乾已经实施了两年了,效果很好,在中平肯定也会见效,至于这租金一事,就需要苏田曹带人好好研究研究,要做到县衙不能因为此而亏本,而百姓也能借的起。苏田曹可有信心做到?

    中平的经济条件和归乾不同,彭适显然不能将在归乾的租金价格照搬过来,更不能随便说一个数,专业的事情还是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才是正道。

    “县令放心,下官定会尽快做到。”

    之后,彭适和苏载又对其中的一些细节进行商榷,力求做到最完善。云来阁 http://www.xyyq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