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爱卿,你可知罪?”</p>
广州府衙的大厅,本来觉得很大,但是站了近百人之后,就会显得有些狭小了,赵昰坐在上首,耐着性子看着诸位大臣按照班次站定之后,已经过去了近一个时辰了。</p>
所幸的是,大厅虽然不大,但是官员的缺额也不少。</p>
所以并不显得拥挤,当陆秀夫正想行使作为丞相的职责,带领百官向皇上问候,并组织此次简易朝堂的基本议题时,皇帝发难了。</p>
目标正是大家正在排斥的文天祥,不少人听到之后觉得心中暗喜,但是几位老臣的心里却是“咯噔”的一声。</p>
“臣惶恐,请陛下明示!”</p>
文天祥不亢不卑,细思量一下,自己没有犯下什么过错啊,怎么会引起皇上的问责。</p>
“惶恐?文爱卿,朕当初有明示,让爱情带领行朝所有人以及船只,前往琼州修整,等候朕的旨意,但如今呢,莫非文爱卿也学会了阴奉阳违?”</p>
原来是这个事情,文天祥心里不由一松,但几次张嘴,却又不知道该如何说起,难道说自己能力不够,没有能够将大队人马带到琼州,还是说根本就没有人理会自己,那样不是更加的得罪人了。</p>
不由一阵为难,千言万语也不知道从何说起。</p>
但就在他为难的时候,所有的朝臣脸上也不由的一战难堪,文天祥有罪,岂不是在场上的人都有罪,包括最坚持来广州的越国公张世杰?</p>
此时的张世杰不由脸涨的通红,但是偏偏赵昰就是不将目光转向他这个方向,好像是故意冷落一般。</p>
也的确,赵昰的却对这个小老头般的人物,没有太好的印象。</p>
没有人会对一个根本不重视自己的人有好印象,快要一年没有见到张世杰了,在赵昰的印象里,最大的可能就是张世杰的独断独行和刚愎自用了。</p>
更况且,这次没有听从自己的旨意,大批朝臣与兵将来到广州,真的让自己有些措手不及!</p>
打乱了自己的计划不说,就说你带着大批兵马来广州做什么,逼宫的吗?</p>
可能全部人都会说他们是担心自己这个皇帝的安危,前来勤王护驾的,赵昰知道肯定会有这么想的人,但绝不包括在这座里面的朝臣们!</p>
文天祥一脸的为难之色,看来还是没有和士大夫阶层做割舍的心思!</p>
人家都把你为难成这个模样了!还没有下定决心吗?你看朕已经开始问罪了!还不见站出来为你仗义直言,你还在等什么?</p>
“咳……咳!”</p>
老实人还是站起来,陆秀夫清咳了两声,站出来说道:“陛下,也不完全是信国公的责任,当初大军从崖山冲出,统计了一下折损,发现绝对还有一战之力,又闻听广州被围,而张弘范所率的又是蒙元大军的绝对精锐,所以心忧陛下安危,才……”</p>
“才违逆朕的旨意!不顾文爱卿的劝说,执意来广州吗?”</p>
“是的!”</p>
陆秀夫果断的承认了这种想法,并且直视着皇帝,转而继续说道:“皇上,臣下们既然来了,也是为了尽一个臣子的本分,此时纠结这个问题,臣以为,不是时候!”</p>
“那何时最为合适提及这个问题?”赵昰面带讥讽,看着众人道,重点关注了欲言又止的张世杰!</p>
赵昰知道自己更改军制的事,肯定是朝臣们共同发难的问题,所以一上来就问责文天祥,不给大家发难的机会!</p>
他不想拖延时间,而是想要造成自己强势的表现,为今后的议事打下基础,或者是定下一个基调!</p>
但此时看来,自己失败了,文官集团已经习惯了自己的强势,同样也懂得这个道理,甚至比自己还要擅长,如此以来,大家就掩饰不住了!</p>
“皇上改动军制,缘由事急从权,臣下们倒是可以体谅,但是改变军制之后,却不上报枢密院备案,如此以来,臣下很是尴尬的!”</p>
张世杰终于找到了插话的时机,还是老搭档陆秀夫帮他创造出的!</p>
所以张世杰绝对会把握好,上来便单刀直入,直接进入了话题!</p>
“枢密使知道朕更改军制的事儿,张枢密副使!”</p>
赵昰将那个“副”字咬的很重,意思很明显,那就是你们老大知道,我有必要通知你个副职吗?</p>
“信国公的右丞相和枢密使职责,没有经历门下中书省的用印,臣下觉得不妥!”</p>
刚说出来这句话张世杰就知道自己说错话了!连续几年的“一言堂”执政生涯,已经让他忘记了什么叫做拐弯……</p>
这件事,真的不适合在此时公开的说出来,后患无穷啊!大宋朝堂,现在需要的是安宁!</p>
“文爱卿的枢密使,是德祐二年时所册封,是通过门下中书省用印签发的!难道就没有人记得吗?还是朕什么时间免除过文爱卿的官职,朕怎么不记得了!”</p>
在场所有的朝臣全部都惊呆了,德祐二年,文天祥就是右丞相兼枢密使?</p>
其实在场的朝臣们,大都是不想投降蒙元而坏了名节的大臣,自发去福州投靠的官员,大部分品级都不高!</p>
而德祐年间大部分朝臣,大都随着皇太后谢道清投降了蒙元,包括留孟炎、王积翁……</p>
不对,陆秀夫不由眉头一扬,想起了一件事来!</p>
德祐二年正月,文天祥那时担任临安知府。</p>
不多久,大宋向蒙元递交了降书,结果就在那个时候陈宜中、张世杰都走了。</p>
没有办法,蒙元要求大宋派出有分量的大臣前往蒙元大营谈判,结果没人敢去!</p>
于是朝廷只好任命文天祥为枢密使。分量蒙元丞相还觉得不够,于是文天祥又担任右丞相兼枢密使,作为使臣到蒙元军中讲和谈判,与蒙元丞相伯颜在皋亭山针锋相对争论。</p>
然后就是文天祥等人被扣押,再逃出,一直到了福州,拥立赵昰为帝,这个期间,的确没有任何旨意说是免去文天祥这两个官职,再加封少保、信国公等等!</p>
大家似乎已经忘记了这件事,谁知道此时此刻被皇上提出来,陆秀夫和张世杰心里便明白,皇上有心力挺文天祥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