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都市小说 > 红花满地 > 【红花满地】第七章【11部分】
    表过题外话,按下不提:

    再看这边厢,堂伯父家,凤仙花城

    出门立即开车,顾我华找一位厨师朋友:

    刚从外地打工回来,在家休息

    两人一起进去,寒暄几句:

    顾我华给2条国产香烟、1箱国产啤酒,还有现金(国产啤酒,指鹿杉国产)

    做事如此痛快,万事好说:

    朋友立即跟去。带到顾我华工作餐馆,只说岳父母紧急住医院,替自己上几天班,不在话下。欧渔民驾驶汽车,极为镇定门口等待。餐馆老板赶忙拿1只烧鸭,包好直让带着

    出门过马路,一眼瞧见那个外邦流浪汉:

    见顾我华拿食物,赶忙陪笑脸。个汉子没废话,整只烧鸭递过去,嘴里外邦话念叨一句:肯定饿了,吃吧

    流浪汉哪里顾得上感谢:

    不知多少年没洗过的手,拆了纸,坐在马路就啃,那叫一个狼吞虎咽。顾我华再不讲话,掏点散碎银两递过去。流浪汉腮帮子鼓起,没可能开口。反应异常神速,囫囵抓过碎银两,一把塞进怀里,止不住点头致意,像极了拨浪鼓

    欧渔民完全瞧见这一幕,不由喃喃自语:

    华哥,你一定成大器

    紧跟着银行,顾我华一次取光积蓄:

    从小存到大,含夫妻多年薪水。迅速上车回家,翻出另藏的现金。两条汉子商议细节,分派所有花销,甚至顾不上泡茶

    马不停蹄,顾我华坐了汽车吃早饭:

    欧渔民一手抓方向盘,边吃面包夹肉,这可不是他风格。现在办大事,顾不上那麽多,时间超级宝贵。这麽说吧,欧渔民随身带个老款怀表,掐好分钟做每件事

    知道房东爱吃老酒,暂停唐人街1家店铺:

    欧渔民进去买,顾我华不下车,能理解麽?传统黄酒6瓶,再秤5个新鲜龙虾,1块切段新鲜海鱼

    先到房东家,他就住唐人街:

    记得捡到复桥,休息那天麽?临出门,施太太给很多袋装干面条、面粉、大米、水果罐头、金枪鱼罐头。楼下杂货铺老店东方伯,还赠送5罐午餐肉?顾我华根本还没动,统统带去送给房东

    两条汉子搬所有东西进门,房东夫妻一力致谢:

    说话十分客气,根本不提租金。房东太太要重新泡茶,被两条汉子婉言谢过

    没废话,顾我华直接掏500,仅一句:

    阿伯您仗义,阿华拜谢

    一次性给1年租金,房东夫妻愣愣地:

    竟不知说甚麽,哪见过这样租客?瞬间懵圈儿

    老夫妻直给送到门口,望着远去汽车:

    房东不由感叹道:这个后生仔,一定会发达

    房东太太完全认同,接道:

    嗯…有大老板样子,人物来的

    必须抓紧时间。顾我华、欧渔民先去医院:

    看望顾我华岳母父,留很多食品,说一阵闲话

    岳母很奇怪,怎麽没去上班?顾我华轻描淡写:

    您二老被打成这样,这个事不会结束。现在做的一切,就为以后几十年太平。相信我,妈妈

    岳母父想不出如何太平,但是确信一点:

    面前两个后生做事用脑,绝不是莽夫。而且两人衣冠楚楚,好像去参加宴会,肯定有整盘计划

    离开医院,去一趟外邦店铺:

    是否记得,1937年,顾我华那年才10岁,跟随世交前辈飘洋过海

    同船一位中国少年:典从儒:

    1920年,出生中国大陆。离开中国那年,从儒17岁

    第2次世界大战爆发。从儒是中国人:

    实在太过痛恨法西斯。岛府国看相貌,和我们中国人没区别。文化源自我们中国,却红着眼侵略中国

    1942年,从儒自愿参军,不用谁来叫:

    妻子谈不上支持反对,左不过每天张罗餐馆。拜托母亲照看儿子,拜托佛菩萨保佑丈夫

    经历惨烈战役。托佛菩萨保佑:

    万幸活下来,从儒只受过轻伤

    1945年,二战结束,从儒退伍还乡:

    妻子嚎啕恸哭,全家跟着抹眼泪。典家二太爷65高寿,照样哭好一阵

    在家待1年多,农场种地:

    有时餐馆帮手。感觉不到位,从儒想求发展,妻子很支持。带了钱别过家人,1947年,孤身前往凤仙花城

    提前给电话,长途车站有人接:

    谁呀?顾我华,顾我华

    这麽说吧,1947年:

    顾我华、欧渔民、典从儒,烧黄纸,结拜兄弟

    表过陈年往事,按下不提:

    再看这边厢,凤仙花城,1950年

    在这里,从儒倒是比较开心:

    不大喜欢种地。本职工作,在外邦人公司做销售。业余兼职武术教练,这个最适合他。天生身量高挑、肌肉发达、宽肩细腰。浓眉丹凤眼,双目极有神

    从儒没汽车,不稀奇。1950年:

    很多小百姓坐公交。不过呢,打二手店买辆自行车,自己动手改装,加大负重。平时买东西、跑业务、去做兼职,相当不错

    不得不说,从儒家离唐人街很远:

    单位离唐人街也很远。每天坐公交去单位,踩自行车跑业务。再把自行车留单位,坐公交回家。从儒骑车那叫一个神速,蹿来蹿去超级稳,真能参加世界自行车比赛

    那种速度骑车,若穿西装简直开玩笑:

    实际情况必需变通。到单位穿西装,早晨例会。然后换便装,外出跑业务。外邦人经理知道,很欣赏后生吃苦耐劳,且曾经前线浴血奋战,关系相处不错

    表过题外话,按下不提:

    再看这边厢,外邦店铺,凤仙花城

    从儒不同别人,这位大哥:

    能不做饭,就不做饭,省得洗碗。怎麽简单怎麽来,实在口味太差

    顾我华、欧渔民达成共识,只买罐头食品:

    还袋装零食玉米片、土豆片,越简单越好。譬如罐头碎肉番茄酱,倒是会煮面条,开罐头拌着吃,省得自制。至于中国炸酱面、打卤面,从儒非常喜欢。但是自己做,自己都不肯吃。非常爱吃馄饨、包子、饺子,不懂调馅儿,不会包,甚至不懂和面,不说笑话

    欧渔民又给选了茶叶:

    整箱啤酒、整条香烟、整箱汽水,都给从儒。当年在农场,只要泡茶,从儒肯定喝。但是孤身在外地,就变成汽水、牛奶、啤酒

    从儒有一点非常优秀,会把房间收拾很干净:

    东西码放齐整,看着很有样子。凤仙花城,欧渔民给找的老华侨房子,挨着街道有块草坪,打理很整齐。虽不是豪华住宅区,整体还不错

    后院1个小房间。整栋大房出租别人:

    小间从儒住。没打扰过另1户华裔租客,这一点十分讲究

    头晚通过电话,欧渔民只能拨通大房华裔租客处:

    实在万般无奈之举。对方十分客气,赶忙去后院小间喊从儒

    见老兄弟来到,从儒激动一塌糊涂:

    大家寒暄好一阵。欧渔民先给泡壶茶,从儒那叫喝不停。那感觉,貌似凤仙花城不卖茶叶。从儒有了新想法,开口直问:能不能,做顿中国饭吃,我给帮手

    小房间没灶台,从儒有个露天煤气灶:

    接煤气罐。不为做饭,没那手艺。最多煮面,或煮点甚麽

    欧渔民从前也在厨房打工,顾我华现任厨师:

    做饭太过简单,不费吹灰之力

    小房间没冰箱,即便买也没足够空间:

    整栋大房租出去,总不能天天进去开冰箱。万幸欧渔民知道,连牛奶都没买。任何需要进冰箱的,统统不在考虑之列

    连个正经操作空间都没有,甚至厨具:

    欧渔民给了建议:重要事情,找个远些地方。有饭大家食,有钱大家赚。但是呢,可能要请几天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