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都市小说 > 红花满地 > 【红花满地】第十一章【18部分】
    表过题外话,按下不提:

    再看这边厢。农历庚申年,五月上旬。1920年,6月中旬

    货场宿舍,几条汉子使劲补充睡眠:

    必须养足精神,外地完全不知情况

    3位中国女性,还外邦女一齐下厨房:

    多莉丝会做饭,手脚很勤快。没啥好讲,这个大家庭救自己性命,还提供食宿

    下午,货场宿舍:

    大家再周密计划。关肇殿看守临转码头,宗骁卫紧盯货场。这2处岗位,必须干练负责。才抓岛府股东和翻译,不是小角色。不知下来怎样,必须做最坏打算?虽然,行事隐秘

    若施阔洋代理货场,替下宗骁卫:

    不是没想过,被密先生否决。岛府多细作,并非仅懂酒饭。货场少个极度警醒,万一敌方纵火…那叫火烧连营。若如此,朔氏企业灭顶之灾。恐难复元气

    想到此一节,所有人不禁直挺后背:

    必须对朔氏家族负责,道义所在

    只能派出永廷臣、封戍边:

    林昭嗣要跟去,又被密先生否决

    华廷玺筹备,长远衣食:

    不知此去如何,多久?在其位,当深远计。施先生有店,亲戚与你合营。若替代,以何名目辖制

    若开董事会,大事落幕:

    问题没定数,哪怕几日不能当有。古人云:名不正,言不顺。必须达成共识。现大景象,中外很多竞争。现如今,亲戚一半管辖。改作华廷玺,另当别论。聪明人,应承。就怕不聪明

    推心置腹,施阔洋都没话讲:

    密先生很有远见:难不成家中女眷,调度哪个?陌生无心意,何谈服从。必留宗骁卫、关肇殿,灵魂人物。无须点化,给令便冲

    大家吃着饭,施阔洋想起甚麽:

    自己结拜兄弟,卓安衡。1908年打海盗,卓氏宗族参战

    卓安衡,比施阔洋小1岁:

    1880年生人,在外地经商。有个得力助手,施阔洋推荐

    哪位助手?修氏族人,4大宗族之一:

    修莫开,1890年生人。已婚,在外地安家。自幼习武,功夫十分了得

    说办就办,写简单书信:

    不提任何营救,只说甚为想念。挚友前往,请相助

    施阔洋有个戒指,请密先生随身携带:

    卓安衡、修莫开都认得,给看就好

    分头行事,置办礼品携带:

    当时火车分3个等级。各省份具体情况不一样,绝没硬性必须怎样。不是连锁快餐店,各地方按自己理解。如何叫做享受

    内部装修各有所长。张三认为上档次:

    在李四看,大概还行

    换王五开洋荤,以为到天堂:

    左瞧瞧,右摸摸。兴高采烈,喋喋不休。实在太开心,走路摔一跤

    请赵六乘坐。不紧不慢坐定:

    轻轻扫一眼,开口极有风度:家里佣人房间,好过这个几倍

    1等车厢最享受,长途有卧铺:

    若一定较真儿,还能分出1等卧铺厢、1等座位厢

    如此配置绝非通用,1等厢本来就少:

    真皮沙发最高档。换个车次,也许木沙发包织锦缎,内衬柔软填充物。再去个车次,五颜六色花布面,好像宾馆休闲沙发。总而言之,让旅客心理平衡

    1920年以后,民国晚期:

    某些特殊车次,有过单人座椅、小桌子。酒吧休闲氛围,以为去宾馆。即便肯花钱,也很难撞见

    继续1920年,某种1等座位厢:

    类似飞机舱,肯定沙发式座椅。2个座位1组,每排2组。2组之间通道,肯定没谁坐地板。见不到竹笼、竹筐,没扁担、布口袋。乘客之间,相互客气。些许小事,相互忍耐一下。所谓场面,不能被人小看

    至于卧铺,让顾客躺着舒服:

    雪白的床罩,也许颜色床罩。褥子、被子、枕头,一应俱全。还有更用心,1920版床垫。像样布面料,内衬柔软填充物

    卧铺包厢,类似21世纪软卧:

    装修风格,充分发挥想象。当时许多火车窗,左右推动式。感觉坐家里窗边,看风景

    包厢分2种,2人和4人:

    民国时期保守,卧铺包厢须男女分开。比前清末年开明许多,但是有传统。譬如4人包厢,2男2女。若不能证明夫妻,火车工作人员有权调动。跟其他包厢打散,男归男,女归女

    若2人卧铺包厢,1男1女:

    确实能证明夫妻,或很会讲话。瞧了正经老百姓,工作人员凭直觉。相信了,你们夫妻同个包厢。不相信,打散分开

    至于座位,只能混坐:

    但是国内某些省份,非常传统。甚至座位车厢,也划分男女。从外地过去,入乡随俗

    卧铺肯定有厕所。民国时期某些车次:

    还设置女士化妆间。1等车厢,工作人员永远有笑脸

    2等车厢档次低一些,座位不能躺卧:

    肯定不会硬板凳,感受还是不错地。具体下降多少?在各省份眼光,没强硬标准。工作人员笑容呢,相对少一点。这个麽,哪里都一样

    3等车厢超拥挤,比逛灯会还热闹:

    离火车头最近,震动最大。面对面硬木椅子,有座位谢天谢地。很多蹲着、躺着,趴地板,相互靠了倚墙壁。很正常,通道挤满人。是否通宵照明,没一定。哪怕工作人员,一脚深、一脚浅,唯恐踩了哪个头颅

    张三的脚丫子,搭了李四肚皮:

    王五抱着布口袋,装满小米。脑袋枕2只布鞋,散发阵阵酸腐气。周围乘客麻木,只能伴随脚丫子气息,痛苦捱时辰

    再看赵六抱着孩子,自己打瞌睡:

    孩子头朝下,脚朝上。嘴里淌好些哈喇子,肚脐眼露出来。脚上鞋少1只,父亲也不知晓。再看母亲,嘴里叼块大饼,睡着了

    几个同乡,你抱我,我靠他:

    一群半大后生,呼噜声没个停。间或哈喇子、吧唧嘴,兴许做梦吃啥好东西。汗酸、脚丫子,还各类食物气息,永远弥漫整个车厢

    想吃东西,筷子掉了地板:

    捡起来,衣服上蹭蹭,等于消毒。就着大蒜,吃韭菜包子。相对密闭空间,习惯就好

    3等车厢,永远超额售票:

    最可怜的,甚至找不到地板。只能站了睡,不敢相信?背个布口袋,在车厢连接处。布口袋缠了胸前,顶住墙壁兹当沙发垫。人紧紧贴实布口袋,弄个麻绳脑袋系一圈。麻绳另一头,随便拴了啥地方。古人云:头悬梁。不为考状元,睡觉而已

    真有把孩子挂墙上,3等车厢:

    有些车次,墙壁零星几个挂钩。母亲背了小孩子,自家手工包袱,很结实。取下来,就那麽吊上去。竟以为甚麽物件,孩子照样睡着,母亲更困一塌糊涂。才打瞌睡,脑袋一歪惊醒。赶忙起身瞧瞧,小家伙还挂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