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允快速换好衣裳,骑上马去了皇宫。
马蹄踏踏,溅起飞尘无数。
这里离皇宫太远,若是乘马车,耽搁的时间会很久,所以他才会选择骑马。
到达宫门口,盛允把缰绳扔到旁边人的手中,快速奔向了御书房。
没过多久,他就出现在了御书房门口,气息平稳如初。
“秦王来了,快请进去。”赵文海守在门口,一看到盛允出现,就连忙请他进屋。
盛允抬步迈过门槛,绕过山水屏风走了进来。
坐在上首的皇帝,坚毅的面容笼上了一层阴鸷,看上去心情很不好。
不过见盛允进来,皇帝的脸色多少缓和了些。
一旁站着的盛锦看在眼中,胸口像是被什么东西死死地压着。
明明他才是父皇的儿子,为何父皇却这么重视盛允?
“见过皇兄。”盛允抱拳垂首。
“不必多礼,本来今日准了你的假,谁知突然出现了另外一件事,这才不得不把你叫进宫里,你可别在心里怨朕。”皇帝居然还笑了起来。
盛锦看得眼睛都瞪到了最大。
父皇刚才明明很生气,这会儿怎么还有心情跟盛允打趣?
“皇兄说笑了,不知是出了什么事情?”盛允抬眸问道。
“皇叔。”盛锦的声音分明充满了不服气。
盛允淡淡地应了声。
“好了,这次叫你过来,是因为上次去西城的事。”皇帝声音沉了几分,“之前跟你一起去西城的李大人向朕禀报说,赈灾送去的银两数目不对。”
盛允听了这话,依然面无表情,没有要解释的意思。
倒是盛锦感觉自己后背突然发凉,好像被什么东西盯上了似的。
他攥紧拳头,身子有些发颤。
“朕让锦儿去接来了几个西城百姓,这几人都说,朝廷派发的米粮根本没送到他们手上。”皇帝说完,如鹰隼一般的目光,就落在了盛允身上。
仿佛要透过他平静的表象,看穿他内心真实的想法。
可惜盛允仍旧面容无波,沉声道:“皇兄,当初为了以防万一,臣弟让人多做了一份账本。到时哪里的数目对不上,皇兄一看便知。”
他跟身边的赵文海说了什么,赵文海点头应下,走出御书房,命令门外守着的太监去把秦王所说的东西给取来。
盛锦心头大骇,他怎么从未听李大人说过这事?
数目之所以对不上,是他让李大人在私下里,把几笔不容易察觉到的账给改了数。
若是跟原来的账本一对比,哪里有问题一目了然。
“皇叔,为何你要私藏另一本账本?”盛锦硬着头皮问道。
盛允淡淡地睨了他一眼,眸色冰寒,“事事有万一,自然要做好第二手准备。”
若是跟别人一同去西城,他当然不会让人做第二本账本。
可他知道李大人是盛锦手下的人,而以盛锦这个小心眼的性子,定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
所以才有了此举。
皇帝微微眯起了眼睛,眼中像是蒙了一层雾,其中藏着的情绪深不见底。
盛允气定神闲地立在右侧,盛锦跟他比起来,面上的表情就精彩多了。
他怎么都没想到,自己精心布下的局,居然早就被盛允察觉到并且轻易化解了。
巴巴地上来禀告的他,就好像是一个笑话。
很快,赵文海就去御书房门口,把账本拿了过来。
皇帝随手翻开,见里面一笔笔的记录都很清楚,连时辰都记着。
他把两本账册交给赵文海去比对,没多久就出了结果。
“回皇上,这里有几笔数目对不上的。”赵文海躬身上前,指了几个地方。
皇帝刚一看到就笑了,第一本账目上这几个地方,故意把所用的银两写少了。第一次看还没注意到,这次跟真正的账册一对比就格外明显。
要是真的只用了这么一点银子,剩下的都被盛允私吞了,那皇帝就不得不佩服盛允的能力了。
只用一半的银子就能办成事,可真是神了。
“李大人年事已高,连账本都不会看了。”皇帝幽幽地说道。
他就算再傻,现在也看出来是有人在故意陷害盛允了。
是谁陷害的,他也心知肚明。
在下面站着的盛锦,忽然察觉到父皇的目光落在了他身上。
有嘲讽,嫌弃,还有失望。
盛锦心中一紧。
“朕会给你一个交代的。”皇帝这话是对盛允说的。
“谢皇兄信任,臣弟告退。”盛允从头到尾都是一副置身事外的态度,好似被陷害的人不是他。
他走后,皇帝手指放在书案上,有一下没一下地敲着。
盛锦感觉这一下下好似敲击在他心头,让他有些喘不过气来,额头豆大的汗珠滚落而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