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她的提问,温和的脸上莞尔一笑,没有拒绝回答她的这个问题。
“这就说来话长了,若我从头说起,恐怕你会觉得挺罗嗦。”
她连忙摆摆手,带起微微的风,拂过刚上了药的指尖,伤口感到一丝凉意。
“不会的。”既然她出不了这一方天地,她就有大把的时间和耐心,关于寨子里的事,她都想知道。
华仲贤点了点头,张了张口,在她略显期待的目光注视下,又将嘴边的话闭了回去。
“那你先吃饭,一边吃,一边听我慢慢说。”
就在她疑惑之时,面前已经摆上了几盘膳食,她抬头看了看华仲贤,只见到他祥和无害的笑容,目光示意着她快点开动,他才会开始讲述。
她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华医师是故意吊着她的期待感,借此机会诱导她进食。她有些哭笑不得,现在的自己和陆长夜闹着情绪,颇像一个未知事的孩童,还得医师用说故事来哄骗着她吃饭,想到这里,她不禁感到一丝惭愧,有些尴尬地接过筷子,终于小口地咬下了这两天以来的第一口饭。
华仲贤见她终于放下了些许的固执,开始慢慢地进食之后,慈悲的眼中浮现出欣慰的光芒,终于开始细细道来。
“一开始的时候,我还不是军医,只是年少时在药馆当学徒。”
她埋头在碗里一粒一粒地数着米饭,小口进食着,当这句话传入耳中的时候,不由地停下了筷子,侧耳倾听起来。
这时,一杯水出现在了她的面前,她愣了一下,感谢地看了看华仲贤,伸手端起杯子开始饮水,也同时接下了医师的好意。
华仲贤在一旁耐心地等着,直到她喝下了半杯水,将杯子放下的时候,才继续讲述道。
“后来因为学有所成,自己当了大夫,诊断、抓药。”他略去了求学期间的诸多细节,但只挑了结果来说,“那时候,我是给一些贵人看病。”
东方云仙安静地听着,按照医师的嘱咐,手中的筷子也不敢停下,进食的速度虽然很慢,但终究是一点点地吃下去了。
比起这两天之间,滴水不进的固执,现在的状况好了太多,毕竟若是再饿下去,东方美人恐怕就会香消玉殒了。
不得不承认,对付顽固的病人,华医师还是很有一套。
“我每天受邀,给贵人请平安脉,给贵人的妾室开安胎药,日日如此。”
华仲贤的声音在石屋中环绕,听起来十分柔和,内里却又是有力的。
“后来我才发觉,我看的都是些富贵病,而真正迫在眉睫的,是穷病。”
“穷病”这两个字听在东方云仙的耳中,重重地击在她的心上。她仍深刻地记得,那一日陆长夜叼着野草,躺在草地上,对她说,因为穷,他自小被亲人遗弃,因为穷,他上山当了匪寇。这时候再次听到这类话题,她的一颗心,难免会因此而触动。
她试着细声问道:“北方的百姓,过得如何?”
华仲贤拉开另一把椅子坐下,叹了一句:“水深火热。”
她心头有些震撼,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形容。
华仲贤坐在椅子上,侧身对着她,目光看向墙壁,似是在回忆着当时的境况。
“只有真正亲眼看见,才能感受到民间的疾苦,与现在,江南,完全不是同样的场景。就像是——”他顿了一下,似乎在想一个比喻,“另一个世界一样。”
她听着华仲贤的形容,努力地将自己代入其中,去想象陆长夜曾生活的世界,也试图感受他的心情。那样艰难的日子,不知道年少的他,是如何走过的呢?
“有的人因穷,生病了,病重了,也没钱请大夫,请了也没钱医治;有的人因为穷,走进了招募兵马的队伍。”
现在的华医师回忆着数年前的情况,已经没有了当年年少的一腔热血,唯有一声叹息。
“我背着药箱,徒步走遍了中原的城镇,给穷人看病,也给家畜看病。贫寒的百姓给不起医药费,我医治了那么多的病人,却没有获得丰厚的报酬,甚至可能只是一碗热汤而已。”
华仲贤说到这里,话中的语气却没有怨念,有的只是那抹映亮了双眸的温暖。
“可我感到很欣慰,比起冰冷而沉重的银两,这碗感恩的汤才是有温度的,拿了这样的报酬,我也不算亏。”
她听着华仲贤的话,感慨于世上竟有人的心胸能如此宽广,全心全意地造福于世。若是百姓在那个时候日子过得水深火热,相比华医师自己也不好过,能做到这般程度,已是百姓的福音。
“我就这么四海行医,可是,我却并不是什么救世主。”华仲贤接着说道,眉宇间有着医者的慈悲,“我渐渐地发现,天下这么多的百姓,患病之人比比皆是,这边吊起一条命,那边就有人病危,我救不了所有的人。”
这番话说得十分简洁,却听得她胆战心惊,整个人都跟着紧张了起来,为那些病痛之人而揪心着。随着华医师的讲述,在这番过程中,她渐渐地醒悟过来,自己正在担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