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与傅家就是一体的。”
虽则此番永嘉帝特来相救之事,令傅皇后十分动容,对永嘉帝大为改观,但这并不能让她消去所有的顾虑。
“傅家人自先帝时起,便一直汲汲营营,所求者,无非是高位。若是满足了他们的野心,他们未尝不会想着再进一步;若是他们的野心迟迟得不到满足,本宫也想不到,他们会做出什么样的事儿。”
“皇上他……是个有情有义之人,原应有更好的女子来配他。本宫……不过是深陷泥泽之人罢了。”
一时之间,兰芝也不知该说什么好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就凭着这么短短几日,要彻底让傅皇后解开心结,想来也是不可能的。
说完一番话,傅皇后感觉腹中又是一阵轻微的疼痛,赶忙调整了自己的姿势,小心翼翼地护着腹部。
傅皇后虽不言不语,对这个孩子的到来表现得颇为冷淡,但兰芝知道,傅皇后也是看重这个孩子的,否则,傅皇后当日半昏半醒之时,也不会下意识地一直护着小腹了,她从来都是个嘴硬心软之人。
永嘉帝则站在不远处,手捧着药碗,将主仆二人的对话悉数收于耳中。
不知过了多久,滚烫的汤药渐渐变得温凉,冷热适中,永嘉帝才将药碗塞入一名宫婢手中:“皇后既然已经醒了,你便将这碗汤药端过去,伺候着皇后用了吧。”
至于他与傅皇后之间的事,他还要再好好想想。
永嘉帝自己并不怎么把傅家放在眼中,哪怕傅家在先帝时期一直上蹿下跳的,对他造成的威胁到底有限。他没有想到,傅家竟会给傅皇后带来这样大的困扰。
其实,若是傅家只求荣华富贵,给他们个爵位荣养着,倒也未尝不可。若是知足的,就该安生下来了,若是不知足,他也有的是法子收拾他们。
不过,眼下这些还不是最重要的。地动一起,不知有多少小人私底下酝酿着阴谋呢。
果然,没过多久,永嘉帝就接到了战报,说是云南王打着帝王失德,上天示警的旗号,反了。
与此同时,边关北戎人也再度兴兵来犯。
第 110 章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在京城地动方歇, 还未来得及清点受灾人数并赈灾时, 内忧外患又起, 对永嘉帝来说, 可谓是雪上加霜。
昭德帝在位时期, 连年的战事, 便已使国库空虚,而昭德帝生前最后一场对阵云南之战,看似是朝廷赢了, 实则朝廷劳民伤财、大动干戈之下,也只是给了云南一记迎头痛击,并未彻底瓦解云南的战力。否则, 云南也不至于在昭德帝刚过世不久, 便又重整旗鼓,对朝廷发起进攻。
而北戎呢, 于一年前败在大夏手中, 为此, 北戎不得不称臣纳贡, 这对于心高气傲、野心勃勃的北戎王来说, 是一种极大的侮辱, 且北戎王也明白,依照当初定下的纳贡数量,不出几年时间, 北戎的国力必将被削弱, 无法再对大夏造成有力的威胁。这对于北戎王来说,显然是无法容忍的,因此,只要让北戎王找到机会,他定会撕毁条约,对大夏下手。
无论是云南还是北戎,会对大夏朝廷宣战,都不是什么稀罕事儿。只是,这时机也未免太巧了些,云南那边儿前脚刚宣布谋反,北戎后脚也跟着反了。若说这两者之间没有联系,任谁都不会相信的。
同时遭受内外夹击,无论对于哪个帝王来说,都是一件麻烦事儿。而对于永嘉帝而言,还有一件更为棘手的事,便是他刚刚登基,威望不足。此时,原本应是他与大臣们相互周旋、相互试探的时候,偏偏连续出了天灾人祸,朝堂中某些原就对他不服之人,恐怕非但不会配合他,反倒会生出些别的心思来。
可反过来说,若是在如此艰难的境况中,永嘉帝仍能迎难而上,摆平这一切,那么,在老臣们心中,他的分量自会变得不同。
当然,对于眼下的永嘉帝来说,他所关心的,自然不会是这些。
自从接到战报之后,永嘉帝便没睡过一个好觉,紧急调派了一名将领前往云南,北戎处亦是如此。大夏如今因着天灾而人心惶惶,又是匆忙迎战,情况对大夏很是不利。
好在云南先前已经被太子和蓝承宇带去的军队狠狠削过一番,实力大不如前,被派去的那名宋将军虽能力平平,倒也堪堪守住了,未让云南王占到便宜。只是,不知云南王是如何在短短的时间内又赶制出一批见血封喉弓箭,让大夏朝的士兵死伤颇为惨重,幸而这弓箭数量不多,否则,大夏军队恐怕就得不战而降了。
北戎处,大夏应付得更为吃力。
北戎民风彪悍,又兵强马壮,在昭德帝末年时,便让大夏吃足了苦头,曾占据大夏数座城池,还逼得昭德帝险些送大夏公主去和亲。
这次,北戎军来势汹汹,一副要长驱直入、直接打到京城的架势,又怎能让人不心生恐慌?永嘉帝派去应急的夏将军也有几分本事,可就连他,在与北戎军交手三天后,也渐渐显出了颓势。
后宫之中,许太后对于儿子的困境自是十分忧心的,可她对这些前朝之事不大懂,又素来不是一个有主意的人,便是想帮儿子,也心有余而力不足,只得找宝络商量。
宝络多年以来表现出的才干,让许太后和永嘉帝都很是信服。如今,许太后已经养成了遇到难以解决的事,便来找宝络商量的习惯。
与许太后溢于言表的慌张相比,宝络倒是显得很镇定:“母后不必担心,前朝的事,皇兄自有主张,咱们只要为皇兄稳定好后方,令皇兄后顾无忧,也就是了。”
“如今,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