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朝臣、黑甲军都站在太子一边,糊涂多年的他终于头脑清明了。
一旦想明白了关键所在,他立刻换上笑脸,对朝臣说,“各位爱卿,朕听了你们的劝谏,也算是彻底明白了那妖道和奸妃犯下的滔天罪孽。朕不是糊涂人,怎会任由妖道荼毒天下!朕只不过是被小人一时蒙蔽而已。如今那妖道和奸妃,……还有那孽种,都已伏诛,那就好,好啊!皇后是好皇后,太子也是好太子,各位朝臣更是国家的栋梁之才,朕知错了,明日上朝,朕便颁布‘罪己诏’。把朕之过错一一陈明,朕会让太子辅助监国,宫中的凤印也会归还皇后,至于各位大人,进谏有功,人人加官一级!过几日便是中秋,到时候,朕在这宫里设下宴席,请各位臣工及家眷进宫吃酒!咱们君臣不醉不归!如何?”
皇帝的声音充满了感激之情,说到最后,还手臂大大张开,等着群臣欢呼喝彩。
但是,大殿里,鸦雀无声,群臣跪俯,动也不动,头也不抬。太子面无表情地站着,手中紧握着还在滴血的宝剑。皇后身着威严的朝服,看着皇帝,眼神里充满了讥诮。
本该是群臣附和,君臣同乐的场面,却沦为一个人的表演,大殿里寂静无声,寂静到,能听见外面的风声。
皇帝要大宴群臣,还要加官进爵,若是放在以前,大家会感恩戴德,不胜欣喜。可是,今天,没人相信。哪怕皇帝说得天花乱坠,也没人相信了。
哪怕皇帝说要下“罪己诏”,要褒奖皇后、太子和群臣,又怎样?这一切来的太晚了!
每一个臣子在商量谋事的时候,就都早明白,自己拥立太子登基,是没有回头路的!
就算皇帝明白了妖道和奸妃犯下的罪孽,那又如何?谁能保证他不会秋后算账?他连自己的儿子都不信,连自己的亲骨肉都算计,还能饶过逼宫的臣子?
这些年,皇帝如何设法给储君立起一个又一个的政敌,大家都看得清楚明白!为了自己大权在握,为了让全天下的人乖乖听命,这个高高在上的人,逼死了自己的两个儿子。
他的反复无常,不仅间接地害死了两个儿子,还足以把曾经恩爱的皇后和曾经宠爱的太子逼疯!
更不要说,他那对长生不老的执念,已经让他不顾一切!大臣不愿意伺候一个心思阴沉,好色怕死,不知所谓的皇帝!
面对大殿上的一片寂静,皇帝尴尬地呆立片刻,大臣没一个站起的,没一个附和的,他眼中希望的光芒渐渐黯淡。再回头看,连刚才护着他的最后几个御林军,也不知何时,放下了武器,跪在了当地,而且,跪向了太子的方向。这是无言的投靠。
当然,在皇帝眼里,这是背叛!
最后的忠心之人也没了。
孤家寡人!皇帝的心里想起了这个词,这大殿之上,没有一个追随自己的人了,他失势了!
从来没有这样孤立无助过,原来,一个皇帝没了追随的人,就什么都不是了!
那为什么,追随了几十年的人,突然不愿追随了?难道就因为一个妖道和一个奸妃?可是,自己已经依了他们的处置,还答应下“罪己诏”了,为什么这些人还是不依不饶,非要另立新君?
皇帝实在想不明白了,昨天还好好的,怎么就风云突变?
在皇帝呆立的时候,宰相起身,带着群臣再次拜倒,这次是拜向太子方向,“请太子登基!”
群臣高呼,“请太子登基!”
皇帝大惊,指这群臣,又指向皇后,再指着太子,“你们,你们,你们敢?!”
然而,没有人在乎他。
太子把宝剑交给身边的人,穿着染血的盔甲,缓缓走上那最高的位置。皇后带来的宫女,把一件龙袍迅速穿在了太子身上。
群臣和士兵们齐齐拜倒,山呼“万岁”。
然而,终于坐上了龙椅的太子,成了新皇,却并无喜悦之心。
尘埃落定,满身疲惫,他面对的是个烂摊子,后面还有硬仗要打。不光是彻底收服人心,铲除余孽,还有这几年因为父皇猜忌善变,而导致的朝堂混乱,还有诺大的江山,那么多的事情。
他依然要每日辛苦理政,只不过换了个身份,不再那么被动罢了。
而且,群臣呼喊着,“万岁,万岁,万万岁”,让他心里一紧,很不舒服。
也许,父皇正是因为每天被这些人喊“万岁”,才慢慢地忘乎所以,真以为自己能活千年万载。所以,在老了之后,才不肯服老,非要求什么长生。
皇帝“万岁”,其实是个天下最大的谎话!
可怕的是,人人都知道的谎言,父皇自己信了,自己骗自己,骗得久了,就信以为真了。如果不是今天逼宫夺位,不知道父皇会不会拿整个天下去换长生。
一个念头在心中升起,新皇下了登基以来的第一道旨意,“万岁,是个好意。可是,古往今来,哪个帝王真能万岁?连百岁的都没有!朕不想有朝一日,也生出求长生不老的心思,误国误民。人,当生则生,当死则死。贪生怕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