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此人所言非虚,就让人把马牵过来认主,果然,几匹马立刻跑来跟旧主人亲近。
周围的人看了,都服了。
李敢当却不高兴,“草原上就是这样的规矩,也不能怪我啊!”
池瑞赶紧让解了绳子,给人作揖道歉,还让厨房准备了好酒好菜,款待几人,酒足饭饱,大家便兄弟相称了。
对方几人报的都是假名号,未来的皇帝自称“赵元”,当然,池瑞如今的姓名也是假名,“李大郎”。
几人喝得高兴,都是练武的,还切磋了一番。席间,“赵元”还试探问道,“我看你们也是汉人,总不至于常驻在草原上吧。你看现在汉家地界是天下大乱了,如果此刻拉一支队伍,未必不能逐鹿中原。中山一带有支义军,有上万人了。而且,文武人才都有,领头的是我一个兄弟,他为人仗义,因看不得如今的朝廷腐朽,鱼肉百姓,欲解民于倒悬,他若成事,必为仁义之主。兄弟我正欲投军去,不知各位英雄是否有意同往?”
池瑞猜着他说的那位“兄弟”,其实是他自己,中山的义军,那领头的,不就是“中山王”吗?不就是多年后的皇帝吗?
好嘛,躲来躲去,还是没躲开“中山王”,只不过,这一次不是敌人,而是想接纳他们的人。只是,池瑞觉得,不管是帮着朝廷打“中山王”,还是帮着“中山王”打朝廷,那都是血流成河的事情。
若是自己带着兄弟们去投他,可是他称帝,那是十多年后的事情了。自己的兄弟们只怕都成了马前卒,未必活下来几个。
原身的愿望是保住众兄弟,不管招安,还是投义军,结果,只怕都差不多少。
倒是不如趁着战乱,卖些战马,赚点钱就好了。
池瑞婉拒了这帮人,不过,还是热情地把他们安顿在“信义和”的客栈。
第二天,池瑞还带了几个兄弟去给这帮人送行。双方依依惜别,池瑞给他们准备了金银、干粮,送他们上路。
那中山王“赵元”有些不好意思,但是,他们确实需要这些东西。
本来,他此行是来联络草原上的部族王爷,希望得到支持。兹事体大,中山王自己亲自跑了一趟,不过没有露了真实身份,以使者名义来的。但是,到底还是白跑了一趟。
这些个草原王爷们,不想掺和汉人的事。而且,现在义军有几十处,也不知鹿死谁手,王爷们也不想过早介入。
在回程的路上,中山王等人遇到了小伙儿盗匪,队伍被冲散,马匹丢了好几匹,他们只好到“买卖城”里重新买回几匹。谁知道恰好遇到了他们的马被人捉去售卖,后来发生了误会……
要说“中山王”见到池瑞,是真欣赏,这人能文能武,还会经商,“中山王”就琢磨,自己队伍里要是有这么个人,又能做谋士,又能当武将,还能帮忙筹集资金,……可惜,人家不乐意。
“中山王”有些遗憾,但又一想,这人不爱谋功名前程,只看着眼前的生意,也是个眼界浅的,罢了。
只是,没想到,这人慷慨大方,临行还有许多贵重物品相赠。虽不能与之谋,但也不好白白承人家的情,“中山王”就问,“李兄,你有何难处,只管跟我说,若能帮上忙,赵某人在所不辞。”
池瑞就等他这句话呢,赶紧表态,“所谓不打不相识,这次是我兄弟莽撞,还望君子不要见怪。日后,若是需要马匹,只管派人来,凡是我们‘信义和’的马匹,一律市价七折卖给你。”
“中山王”听了,笑逐颜开,他的队伍越来越大,确实需要好马,只是这样,好像更欠了人家的人情,他再次问起,“李兄,承你许多情分,却不知如何报答?”
池瑞就笑道,“其实,也不敢提什么要求。不过,若是日后中山的义军得了天下,希望‘中山王’称帝后,能把朝廷跟草原采买马匹的生意交由‘信义和’经办。”
“好!就这么说定了!若是中山王真得了天下,此等小事,无有不应。”听到旁人对自己能称帝的期许,中山王心里畅快,虽然不能暴露身份,但是,答应些许小事,还是可以的。
当时的中山王,并不知道这位“李大郎”已经知道了他的真实身份,还道自己谈吐行动折服了这位大商人,使其愿意重金结交。
而且,谈妥了低价买良马的事,也算不枉此行。
十二年后,天下初定。
“中山王”终于登上了帝位。他论功行赏,有人就提醒他,“当年草原上,那位‘李大郎’可是仗义相助,后来这些年,咱们从他那里也低价买了不少好马。还有那前朝欲孽逃窜至草原地界,也是他们帮忙抓获的。这功劳也算不小。”
皇帝记得这个人,草原上的奇遇,他没忘了,偶尔还跟臣子提起,说起隐姓埋名之时,仅凭一身的气度,就结交了一位朋友,得到相助,顺利离开草原。每每谈起,皇帝觉得这是自己个人魅力的一种见证。
而且,他还有一番打算。虽然草原的地盘他不感兴趣,可是,也要防范有人利用草原的势力生出事端。“买卖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