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其他小说 > 清穿之大福晋育儿记 > 正文 分卷阅读59
    然康熙每月都会到储秀宫坐坐,惠妃和荣妃都是比康熙还要大上几岁,早已不侍寝了,她们都是只有恩没有宠了。

    胤禔去战场,惠妃并不十分担心,胤禔武艺高是阿哥中是公认的,而且有纳兰明珠在旁,她很放心,给大福晋送去团扇也只是提个醒,希望胤禔打仗期间后院稳定。

    后宫中一年祥和,康熙那边就不怎么好了,清军屡次失利。

    直到八月初一,大破准噶尔军的“驼城“,随后步兵正面冲杀,骑兵从左右迂回夹击,杀伤了非常多的准噶尔军士兵。

    噶尔丹见势不利,遂行缓兵计,遣使向清军乞和,旋乘夜率部渡沙拉木伦河北撤,沿途焚烧野草,以迟滞清军追骑。福全中计,致使噶尔丹逃逸。

    期间胤禔年轻气盛,去追葛尔丹的逃兵,违抗了将军福全不得过嘎子河的命令,使得自己的骑兵全军覆没,自己被葛尔丹的骑兵俘虏了,后趁其不备逃脱了。

    纳兰明珠得知此事,阻止了胤禔,并提示说是在嘎子河和葛尔丹逃兵激战,全军覆没,自己也掉入河中。

    将违抗军令和被俘虏这两条抹掉了,虽然致使一队人马覆灭,不过比前两条要好很多了。

    胤禔照做了,不过这件事一直在他心里。

    纳兰明珠觉得胤禔自己能逃出来是葛尔丹故意放走的,毕竟现在葛尔丹势弱,需要时间休养生息,若杀了康熙的大阿哥很容易引起康熙的愤怒,八旗的愤怒,反而会提升清军的士气,对他没有好处。

    葛尔丹既然放了胤禔,就不会再将这件事情嚷嚷出来,所以才放心的让胤禔隐瞒此事。

    “皇阿玛,儿臣全军覆没了。”

    康熙看到一身破败的儿子,忙关心询问,得知一队人全军覆没,心有不满,看到儿子的惨样也没有过多苛责,勉励了几句也相信了儿子的说法。

    不过也给了处罚,不能带队,只能做先锋营的一员,说白了让儿子去做大头兵。

    不过康熙对福全也是不满的,不但放走了葛尔丹,而且下错令让胤禔去追逃兵。

    康熙认为福全对一个小队全军覆没的事情要负主要责任,没有约束好胤禔。

    其实康熙这样是有些不讲道理了,胤禔毕竟是受宠的皇子,他这个皇伯父也拦不住啊。

    毕竟自己的孩子总是好的,人心都是偏的。

    康熙30年十月初,福全所派侍郎等人传信给噶尔丹,逾月未归,他估计噶尔丹早已出边逃循,且当时军中粮草再次不足,只能维持几天,鉴于此,便自作主张,下令回师。

    部队归至康熙帝军中,康熙帝对福全不请示就自行撤回十分不满,决定先回京再议罪。康熙帝先行回京,福全等留后。

    福全又将侦察噶尔丹行踪的情报送交康熙帝过目,叛敌确实出边,也一一认了罪。康熙帝当即命福全还师京城。

    康熙一征葛尔丹6

    期间胤禔虽然被贬为大头兵,不过他和士兵们同吃同住,丝毫不摆皇子阿哥的架子。

    上阵杀敌时有勇往直前,毫不露怯,

    这让军中的铁血汉子们对大阿哥胤禔都颇有好感,

    胤禔自己凭借军功做到了七品的把总,康熙对此也很欣慰,还是个好孩子,只是年轻气盛,回去还是去读读书,压一压性子吧。

    ε=(′ο`*)))唉,可怜的大阿哥,又被他老爹赶回去上学了,都大婚好几年了,孩子都好几个了,

    可怜啊……

    相当于大学毕业了又让你去上高三……

    太子正好相反,监国期间虽然表现略有稚嫩,不过会和朝臣谦虚请教,遇事也会找他这个皇阿玛,粮草的问题也处理的不错。

    嗯,表现良好,是个合格的太子。

    其实康熙心中暗戳戳的高兴,两个儿子表现都不错,都是好孩子。

    ε=(′ο`*)))唉,怎么说呢,学神康熙的要求太高了。

    康熙班师回朝后太子爷就开始了临朝听政的日子,不是说听政就不要上学了,学还是一样的上的,所以说康熙手下的太子这段时间是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狗晚。

    不过和我们高三那段时间不同,人家高兴着呢,这说明皇阿玛认可我这个太子了。

    康熙再忙也要三不五时的关心阿哥们的功课,通常考验功课都是训斥,所以阿哥们要得到康熙的认可是及其难的。

    大阿哥胤禔文化课不过关,小辫子一抓一把,刚开始康熙经常说,后来懒得说了,抄书。

    三阿哥文化课不错,骑射课不行;

    老四中规中矩,话多,被训斥,喜怒必定;

    老五是太后带大的,刚来上书房汉语都说不好,这个儿子抱给太后的时候就抱着养废的想法,所以康熙对他没什么期待,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