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被太傅和兄弟们给劝架了。
起因就是昨日阿哥们练习骑射的时候,康熙夸了胤禔一句,表现不错,却没有夸太子。
然后就引起了太子爷的不满了。
康熙爷其实在上书房的时候就夸了太子了。
胤禔因为被俘虏的事情这段时日格外的卖力,读书也用功了,练习库布射箭更甚。
在上书房的时候还好,胤禔这个学渣再用功也不会马上赶上,再说胤禔读书天分不高,再怎么样是比不上太子这个学霸的。
下午的库布骑射课就是胤禔的主场了,太子爷处处比不过他,就有些恼了,康熙的夸赞成了一个导火索。
当天胤禔再次得到满堂喝彩后,
太子爷找了个机会刺激了他:“骑射好有什么用,还不是灰溜溜的回来上课。”说到这里胤禔已经有些不爽,不过还是耐住性子,不想与风光正盛的太子纠缠。
哪里知道太子爷的下一句直接让胤禔怒火中烧,“你就是不行才回来继续上课的吧,尽生些格格,为大清和蒙古和亲做贡献吧,你,哦?还有一个不知道是不是能立得起来的奶娃娃。”
太子爷这是嘲笑胤禔生的都是赔钱货,为和亲做贡献,也讽刺胤禔的大阿哥不知道能不能活下去。
对小珍宝和小平安一腔慈父之心的阿玛岂能忍。
胤禔一拳头就打过去,两人就推搡起来。
太傅和阿哥们来的及时,除了太子爷眼睛上被招呼了一下,胤禔连皮都没破,只是有点狼狈罢了。
被拉开之后胤禔心中烦闷,
只是和太傅打了声招呼就回来了。
打架2
太子爷选的位置很好,大家只知道他们站在一起,并不知道他们是不是说了话,也不知道他们说了什么。
胤禔先动手总是理亏,现在事情已经这样了,就要马上去请罪。
胤禔直接从现场走掉就是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八阿哥走后胤禔就将太子爷背着人说的那段话告诉了和卓,和卓听后也很气愤,还没说什么,胤禔就拍一下脑袋:“哎呀,坏了,又被那厮算计了。”
终于反应过来了。
果然,胤禔赶到的时候正好阿哥们都从乾清宫出来,给他一个自求多福的眼神。胤禔进去后一个茶碗就摔在脚边,“逆子!”
胤禔马上跪下了,不过他也没有傻到跪在碎瓷片上,挪了挪位置,抬眼看皇阿玛,发现胤礽那个不要脸的居然比打架时还要狼狈,一副惨兮兮的模样,正享受着皇阿玛亲手涂抹药膏。
胤禔怒瞪了太子一眼,太子一个眼神都没有给他。
看着皇阿玛对太子呵护备注,心疼不已,对自己却一点都不搭理,心里酸酸的。那是自己可望而不可及的父爱,又是气愤,又是委屈,眼睛都红了,眼角还有些湿意。
作为除了太子之外第二得宠的皇子,胤禔应该是皇子中最清楚康熙对太子的溺爱程度的。
仿佛只有在太子面前才是卸下皇帝身份的慈父,亲自抚养在乾清宫,太子出痘,皇阿玛全心全意看护在太子身边,陪伴太子度过病危期,还下旨让各部院衙门的奏章全部送到内阁,总共有十几日啊。
康熙十八年(1679年),康熙特命人修葺紫禁城东面斋宫与奉先殿之间的明奉慈殿,改为毓庆宫,作为皇太子胤礽居住的东宫,之后毓庆宫的摆设用度堪比乾清宫。
那个时候他在哪里呢,他在外臣家中,日日不得见,一年见不到皇阿玛两次。后来8岁接回来了吧,天天看着他们两父子情深,经常觉得自己是个局外人,所以胤禔才会处处想和太子比肩,就想要皇阿玛停下来,回头看看这个落在他们后头的儿子,可是没有,没有得到过,从未得到过皇阿玛如此的关怀。
太子胤礽偶染小病,康熙便急得坐卧不宁、寝食难安。
远的就不说了,就说近的,这次西征期间,太子奏“臣从来依恋膝下,习以为常,皇阿玛下旨让太子寄去几件旧衣服以达睹物思人之效。
胤禔跪在那里有一盏茶的时间了,就这么想东想西的,心中不免有些丧气,感觉永远也是得不到皇阿玛如此的疼爱了。
不过转念又想到,今年7月,乌兰布通之战前夕,皇阿玛出塞途中生病,令皇太子与皇三子驰驿前迎。
不知道怎么回事,来了之后皇阿玛又让太子先回京城了。这让胤禔当时好一阵幸灾乐祸。
康熙看到大儿子在神游,叹了一口气,也不说什么了,让他去奉先殿跪着。
康熙爷已经知晓了事情的起因,对于胤禔这个儿子的拳拳爱子之心有些动容和理解,反而是太子爷的做法落了下乘,诅咒自己的侄子,看低自己的侄女,显得凉薄了些。
奈何面上,还是要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