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江南士族,又和盐运这样的肥差成了姻亲。
这人和人咋就不一样呢?众阿哥们心里都闷闷的。
连一直跟在太子爷屁股后面的四爷心里都酸酸的,这才是皇阿玛的儿子,他们这些算什么,估计捆在一起都不如太子吧。
皇额娘(佟皇后)为了他的婚事,也是费了很大的心力了,不过现在四福晋的阿玛死了,军中虽说还有影响力,不过是大不如前了。
四阿哥心里蓝瘦香菇。
太子爷斜眼看着这些兄弟们,心里可是爽透了!
看吧,还是要看投胎技术,这方面孤可是个行家,就喜欢看你们不爽,又干不掉我的样子。
皇子们看太子那张脸,笑的嘴都快咧到脚后跟了,着实不爽,轮番上阵,给太子灌酒,这种日子可不讲什么君臣,皇子们都没有客气,尤其是三阿哥胤祉灌酒最多。
嘴上说:“今日是太子二哥的大喜日子,有多高兴,就喝多少,先干了三杯。”
五阿哥被赐婚个五品官之女,正郁闷着呢,他的嫡福晋在太子这里这样的恐怕只能当个格格,老实人也是有脾气的,五阿哥惯酒惯的也很凶,什么太子爷早生贵子,三杯,什么弟弟日后要太子爷多多照顾,干三杯;什么咱们兄弟感情深,干三杯。
阿哥们都是轮番上了,最后连挡酒的四阿哥都倒下了。
胤禔作为老大,就去敬了一次酒,就自己一个人坐在一旁喝酒,老三想拉着他一起敬酒,差点被踹了一脚。
胤禔作为老大,对康熙和太子的感情是兄弟们感触最深的。
哦,你要问为什么?
因为胤禔当年在宫外抚养,回来后康熙想要补偿这个儿子,而且毕竟是第一个立住的儿子,总是有些不一样的感情,就好比我们现在所说对第一个孩子的感情不一样。
这样胤禔是得宠,不过也导致了,变相的要天天看康熙和太子秀恩爱,秀什么恩爱呢,秀父子情啊,康熙一手把太子带大,可以说是操碎了心,之前太子养在乾清宫的时候,康熙不管多晚,临睡前都要去看看小太子,有没有睡着了,踢没踢被子啥的,就和凡间的慈父没两样。
太子爷搬到毓庆宫那段日子,康熙整日整日的担心,一天派几遍奴才去看太子是不是安好,最后还是不放心,亲自上阵。
太子爷也不习惯,两个人你不放心我,我依赖你,好一段时间康熙才适应太子爷搬去毓庆宫这个事实,脚总是要走到小太子住的房间去,看到太子不在,才反映过来,搬走了。
在太子爷年幼的时候,这父子两个人可以说是相依为命了。
醉酒的“大猫”
而胤禔一直住在宫外,和康熙一年能见个几回就不错了,回来后天天看他们秀“恩爱”,那能受得了,还不能不受着,有一段时间老是跑到惠妃宫里哭,惠妃问他也不说,后来才知道情况,这也是惠妃对太子恨之入骨的原因之一。
胤禔一个人在那里喝闷酒,情绪低沉,想想自己福晋,岳丈说被撸官就马上撸了,太子爷的阿哥,皇阿玛一听说是个健壮的,赏赐流水似的送进毓庆宫。
爷的大阿哥出生的时候在孝期,不能大办洗三满月,到了周岁,福晋说着皇上的第一个孙子,怕碍着人眼,也没有大办。
爷的第二个嫡子,洗三和满月因为打仗的原因没有大办。
爷的第三个嫡子,这回没什么原因了,就是因为太子爷没有健康的子嗣,弘昱两次遭难,把福晋给吓坏了,也没有大办。
爷的嫡长子到周岁才赐名,次子和三子都没赐名,这太子爷的阿哥,满月就赐名了,不过是个格格生的,什么意思!
就是太子爷格格生的都比爷的嫡长子尊贵,嫡次子就更不必说了。
胤禔想想幼年时,自己就是个背景板,跟在他们父子两的后面,就是个外人,越想越郁闷,酒越喝越多,最后也倒下了。
三阿哥酒量一般,这样灌太子,太子还没醉,自己先醉了。
五阿哥心中抑郁,也醉了。
到最后,康熙的儿子们,从排行第一到第五,全倒下了,都被抬回去的。
康熙知道的时候在批阅奏折,沉默了好一会,又继续批奏折了,谁也不知道他是个什么意思。
胤禔被抬着回来,还没走进正院,就吐了,吐了刘八斤一身。
和卓她们是先散场的,福晋们看皇子们都很嗨,就相约先回来了。
和卓听到动静出来看,这一个大酒鬼,胤禔酒量在军中也练出来了,寻常不怎么会醉,这是喝了多少啊。
“刘公公,你先去洗洗,换身衣服,我来服侍爷把。”和卓接过这个臭酒鬼。
刘八斤看自己也不成个样子,忙不迭的下去洗澡换衣服了,这弄回来可把他给累坏了,爷心里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