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中,大部分人觉得,一般嫁到漠北,就跟送女儿去死没什么分别。
所以范格格,越哭越伤心。
双胞胎对视一眼,都看到对方眼中的无奈。
两人一左一右的拥着范格格。
“姨娘,快别自责了,这和你没什么关系。”
“其实嫁到漠北没什么不好的,天空任鸟越,京城和世家大族规矩严苛,女儿还受不了呢。”
“对啊,对啊,到时候可以有自己的侍卫奴隶,还能参与额驸的政权,可比在后宅当个等待丈夫的女子强多了。”
“姨娘听说四姑姑的事情了吗?”
“你们说。”范格格在后宅,哪里去听到公主的传闻呢。
两人看姨娘来了兴致,开始长篇大论的说这位海蚌公主的事情。
这位海蚌公主是郭络罗贵人的女儿,很是了得,出嫁后没多久就生育了儿子,生育之后开始慢慢摆脱家务的范畴,融入到当地,并且和额驸在一起讨论政治。
婚事3
后来慢慢接过当地的一些权柄,现在她的公主府在归化城,已经有了很高的政治地位,当地很多政治决策,都可以看到她的身影。
要知道这位公主是康熙36年出嫁的,现在才康熙45年,用了九年的时间,已经彻底的融入了当地,而且对待当地百姓很是和善体恤,被百姓所接纳。
要知道,光是融入当地,就很是不容易了,很多公主,郡主,嫁到蒙古,可以说整个公主府都会被部落孤立起来,没几年就死了。
更何况她已经慢慢渗透到了政治决策中,很是了不起了,可以说是康熙希望的公主模样,说是康熙培养的最成功的公主,不为过。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喀尔喀草原的安定,要知道喀尔喀草原可不是铁桶一块,喀尔喀有20旗,汗一人,亲王二人,郡王一人,贝勒二人,辅国公七人,一等台吉八人。如此多的爵位,分成好几派,大的战争是没有的。不过每年总是有些小纷争,部落与部落之前,总会起争执,也有战事,争夺地盘,抢夺女人,牛羊什么的。
自从公主嫁过去之后,很好的稳定了这个局面,不说完全一条心,至少表面做到了这样,这就很是了不起了。
公主现在住在清水河,开始圈地,做农耕之事,得到了当地百姓的大力支持和爱戴。
所以说,三格格,四格格视四姑姑为偶像,两人自小就知晓自己日后会联姻,所以对此并不抵触。
对于阿玛为二姐求来的婚事,两人心里虽然有些酸溜溜的,不过没两天就好了,毕竟二姐性格温柔文静,想必阿玛对于她嫁到蒙古是不放心,才有此一举。她们虽然有些吃醋,不过不会去嫉妒伤害二姐,毕竟人各有志,
再说,这个是皇上的圣旨,还能违背不成,只能坦然接受,努力做好准备,在漠北生存下去。
母女三人吵吵闹闹的,一个下午就这么过去了。
范格格知晓吵闹也是无济于事的,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准备,她一个格格,做不了什么,只能将自己所有的积蓄拿出来,娘家更是指望不上的。
另外范格格知晓,福晋所生的大格格,当时出嫁的时候福晋给了很多蒙古奴隶,希望能替女儿们求得一些,好让女儿们出嫁后不至于孤立无援。
范格格想通之后,也不拖沓,日日去福晋跟前伺候,很是殷勤周到。
自此,晁侍妾和范格格两人,就经常出现在正院,殷勤伺候。
如此5日后,范格格寻了个机会,跪在了和卓面前,
和卓知晓她是有所求的,不过并不说破,这段时日,随她们二人出入正院。
和卓自己也是做母亲的,她们这么做无非是为了女儿,所以并未对她们如何。
“福晋,您是知道奴婢的,一直尊您,敬您,不敢有半点不恭敬的。”范格格其实这么说心里也是忐忑的,福晋对她来说,是个仰望的存在。
而且她在后院这二十年,对福晋可以说很是敬畏,虽然人人都说福晋温和善良。不过她知道,这是个表象,在这个后院,没有什么事情,是福晋办不成的。
婚事4
福晋虽然看着不怎么管事,不过她觉得福晋这样才是更牢牢的掌控着后院人的生死,所以她从不敢触怒。
看曹侍妾,董侍妾,高侍妾,乌雅格格,李格格的下场就知道了。
虽然没有十足的证据,但是她知道,肯定和福晋脱离不了关系。
和卓要是知道她这么想,肯定大呼冤枉,几个侍妾可以说是和卓处理了,那也是因为他们犯了错,还有个是奸细。
乌雅格格是胤禔亲自处理的,李格格更是因为擅自怀孕后又落胎之事引得胤禔厌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