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够,都长得不咋地,叶子发黄,一根根瘦的要命。
靠天吃饭的老农们不得不拔了已经长得快人高的玉米,补种了高粱荞麦等不怕旱的农作物,只求入冬之前能收上一茬,省的冬天饿肚子。
因为夏天雨下的厉害,树上的果子结的也不太好。除了一些特别好的果子拿去卖了,剩下大部分都酿了酒,罐头都没怎么做。因为天旱,粮食的价格也在涨,人们手里有钱就都拿去买粮食了,哪里还顾得上吃罐头果子呢?
到了秋天,收成少的可怜。不过宋兴义早早的跟几个佃户都交代了让他们尽量别卖粮食,再加上秋天收的粗粮,好歹也是有余粮的人了。
宋家的大部分粮食都偷偷地运到了山里,整个村子都在这一年的旱期中哀叹,只盼着老天爷冬天能下一场大雪,好为来年的庄家做准备。
藕塘里的藕也收了,干旱对藕的影响不是很大,宋丁香给王家送了一些藕,剩下的就都晒成片或者做成藕粉。藕粉也是能顶饥的东西,若是冬天不下雪,怕是来年还是个旱期。
宋兴仁家就在这旱期中开始准备嫁姑娘了,吴氏忙碌了一天,累的腿软脚软,可是一想到女儿将要出嫁,还是打起精神准备再多叮嘱女儿几句。
可是宋娇杏并不在屋里,她里外里找了找也没找到,等到大晚上也没看见人,这才慌了神。
“娇杏去哪里了呢?”吴氏捂着狂跳的胸口,突然爬上炕打开炕柜。放头面的盒子里面已经空了,不但头面没有了,就连那一只金戒指也没了。
吴氏呆愣了半晌,发出哀嚎般的痛哭声。
作者有话说: 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宋李氏和宋兴义会教孩子,可是宋兴仁家却不行。
☆、第 58 章
“这天气越来越旱, 好几个月就下了那么点儿雨, 爷爷, 你觉得这旱情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啊?”宋丁香看着已经干的起皮了的土地,心中满是哀叹。
宋兴义摇摇头道:“这谁能说得准儿,如果冬天不下雪,估计来年春天还得旱……”
宋丁香想了想道:“北边又运来这么多羊毛, 我觉得堆在作坊里也不叫回事儿,不如赶制成羊毛毯子送回去,兴许还能派上用场。”
宋兴义道:“这个你看着办,天气干旱怕火灾,那么多羊毛皮子啥的堆在一起也确实不合适。”
爷俩商量了一会儿,宋丁香就打算把羊毛作坊开了,多招些人来干活, 好歹能赚点儿钱在手里,万一真的旱大了, 起码还能卖个粮食。
“四爷爷,四奶奶!”吴氏的大儿子六斤急匆匆的跑了进来, “四爷爷,我家,我家出事儿了。”
明天就是宋娇杏出嫁的日子,可是谁能想得到在这档口上, 宋娇杏竟然卷了家里的东西跑了,如今跑去哪里都找不到。
六家子人难得又聚齐在一起,吴氏捂着脸哭道:“我这见天儿的忙, 娇杏平日里都在屋里绣嫁衣也没见她出门,谁知道,呜呜……我命好苦啊,这可怎么办啊!”
宋兴忠阴沉着脸,他是宋家的老大,如今都七十多岁了,平日里也很少出来。这几个兄弟里原本就老三家最老实巴交的没啥事儿,可是不知道到底是哪里的风水坏了,老三家这几年接二连三的出事儿,如今闹得比老二家还厉害了。
“怎么办?”老爷子狠狠的抽了两口旱烟,吐出浓郁的烟气,道:“出去找,还能怎么办?你觉得她会去哪里?”
吴氏摇摇头,道:“这能去哪儿啊,去我娘家?也不能,娇杏不太喜欢去姥姥家那边。她平日里说话的几个小姐妹家我也都问了,都说没看见……这要是找不回来,明天可咋整?”
宋兴义真的是烦透了,当初宋桃红闹出那档子事儿来,宋兴义想着毕竟都是兄弟,都是一家子人也不好闹得太难看。而且更是怕宋桃红这件事影响了宋家其他未出嫁的闺女,所以就委屈了宋丁香。
原本以为这群人能消停,可是谁知道这又闹出来个宋娇杏!
二爷爷宋兴孝道:“她一个大姑娘家家的,还能跑去哪里?如今已经入了秋,晚上都冷起来了,她又能去哪儿?”
吴氏只是哭着说不知道,宋志深脸色黢黑,蹲在地上唉声叹气。
三爷爷宋兴仁道:“不管怎么着也得把人找回来,这么得,各家壮丁都出来四下里看看,先别声张。若是找不回来……若是明天找不回来就再说。”
宋兴义道:“咋个再说呢?明天人家就要来娶新人了,我们交不出来人,那可咋整?”
宋兴仁有些不高兴了,道:“那你说咋整?”
宋兴义简直都无奈了,“这边去找人,还得准备着告诉男方那边。你们想想回头咋跟人说吧,我带人出去找了。”
他实在不想跟着屋里呆着,一群人你看我我看你只问咋整,一点儿头绪都没有。
宋丁香见宋兴义出来,连忙问了几句。她想了想道:“下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