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子爸你好好想想,咱先不忙着回复领导。”她也想让丈夫“当官”,做梦都想,但她知道丈夫有主见,不喜欢别人替他拿主意,纵有千言万语也只能让他自个儿决定。
一时间,饭桌上沉默下来,三个孩子筷子碰到碗的声音,显得孤单极了。
杜洪江见闺女故意装没听到似的,有点好笑,“淼淼说说,爸爸应该怎么选啊?”
杜淼淼把嘴里饭菜咽下去,很想悄悄翻个白眼,她老爸这是越来越老狐狸了,明明心里早有了想法,偏要用她做幌子。
“淼淼倒是快说说啊,到底是搬出去还是去乡政府?”
杜淼淼慢条斯理的又吃完两口饭,才淡淡道:“既要搬出去,也要去乡政府。”别看老爸只是当村长,但他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都不差,他嘴上说着怕去了抱负实现不了,可心里却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
“啊?!”所有人惊掉下巴,唯独杜洪江笑得高深莫测,老怀甚慰,知父莫若女啊。
刘玉珍脑子转得快,突然眼睛一亮:“让你爸去乡政府,咱们这家照搬不误。”反正乡政府离县城也不远,骑车只要半小时。
黄树芬赶紧摇头,“不行不行,要搬你们搬,我不动。”
这时候当然是要老人家最心爱的乖孙女上场咯,甜言蜜语跟不要钱似的,先劝动他们,到时候已成定局他们不搬也得搬了。
接下来半个月,杜洪江带着证件去乡政府报道,果然分在农业站,专管烟草这一块。这两年被双水村所带动,全乡农民都在大力种植烟草,价值和产量双高,这一块倒是真正的实权部门。每天早出晚归,干劲十足。
刘玉珍连续进了十几趟县城,杜红梅听说他们要找房子,说对面那户人家刚搬去新楼房,可以租给他们住。回家跟男人商量过,也觉着现在条件有限,先将就两年再说,反正平时全子和华子都不在家,几口人先挤挤,以后条件好了再置换套大的。
当然,在他们内心深处,只有独门独院可以种树养羊的才叫房子。
房子有眉目了,刘玉珍被闺女撺掇着,把纺织厂门口那间小矮屋盘下来卖早点,馒头花卷土豆饼油条豆浆她都无师自通。一开始没自信,生怕做出来卖不出去,第一天只敢做几十根油条。谁知她做的东西味道好,分量又足还不用粮票,不到一刻钟居然全卖光了。
看着还没装满一兜的钞票,刘玉珍傻眼了。
迅速以百米冲刺的速度骑回家,婆媳俩手忙脚乱带上发好的面杀来,趁着中午下班的间隙又卖了一波。纺织厂往前走三百米就是县一小,放学有往回走的学生,也会买一根。一天下来,婆媳俩根本闲不下来,光炸油条就供不应求。
收摊的路上,老太太不忘感慨:“这城里小孩儿的钱就是好挣呐!”在村里谁家孩子能有五分钱零花啊。
到家一算,全天居然卖出去三百多根油条,收入十多块,小吃成本才一半,相当于一天净赚了八块……那一个月岂不是得赚两百四?
诶哟,不得了不得了,城里人的钱可真好赚。再听儿媳妇说今儿是没准备好才卖了这么点儿,以后多备点面,不止炸油条,还炸馒头,炸麻圆,赚的只会更多。
于是,老太太当天晚上就表态了:这家必须得搬,尽快搬。
杜老爷子:“……”老婆子一辈子见钱眼开。
杜洪江想了想,又建议道:“要不咱们把淼淼说的那种小卖部开起来?”
老太太拿不准,那间小矮屋位置好是好,以前是给纺织厂职工放单车的,这两年条件越来越好,单车越来越多,厂里专门盖了长长一溜单车房,才把它空出来。“也没听谁说开小卖部,人都知道上供销社买东西,万一……”
“要有人已经干过,就没咱什么事了。”
四个大人讨论了一宿,也没出个结果,只能先把早点卖上,家搬了再说。
淼淼已经到最关键的高三,不敢松懈,大家都没跟她说啥时候搬家,全靠胡荣海开着货车跑进跑出帮忙,等告诉她的时候已经全搬完了。
新家虽然是租的,但老太太爱收拾,把三室一厅拾掇得整整齐齐,井然有序。大卧室给爷爷和三哥四哥住,他们爷孙人多。光线好那个淼淼和奶奶住,剩下又小又没窗户的则是爸妈住。原先那家人的沙发没搬走,老太太缝个带松紧的沙发套,放开了可以作床,大哥和二哥回来也能睡。
大家都很乐意将就。
唯一让杜淼淼觉着可惜的,就是跟牛明丽隔得远了,不知道多久才能见一面。于是,俩人开启鸿雁传书模式,俩人每个星期都在写信,让爸爸上班的时候带去,遇到牛叔叔就给他,遇不到就抽空骑十五分钟车送牛家去,顺便再带回她狗爬式的回信。
虽然很多时候俩人写的都答非所问,但友谊却愈发深厚。
羊咩咩们没人管理不行,每个月好几百的收益呢。杜洪江狠狠心,在县城边上租个破院子,每天专门由老爷子赶附近山上吃草,比起早出晚归的干农活,倒是轻松不少。
三兄妹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