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人一声令下, 全府上下都动了起来。</p>
林尊得知后惊呆了, 找到母亲问:“咱们真在自个儿府上种麦子?”说出去真不会成为全京城笑柄?</p>
老太太无奈叹道:“种吧种吧,不给她种, 她是不会死心的。”</p>
林尊:“……”</p>
那……那好吧,就种吧。</p>
花匠们听五姑娘指挥,把云苍阁小花园里的花木移出来, 大部分移去了景明院栽种。其他的, 小的栽种在盆中送去各个院子观赏,大的就府中其他地方挤一挤种下。</p>
各处庄子上人将留的麦种送来一小包, 采买的人也四处去给我五姑娘踅摸不同地方产的麦种。</p>
府里进来了几个擅于耕种的农妇,都是从各地庄子上精挑细选出来的人才。</p>
各院姑娘那儿……也备好了便于劳作的粗布短打。</p>
林嘉芩拿到祖母让人送来的短打,当即就哭了一场。</p>
“阿娘, 我不想种地。”林嘉芩哭唧唧。</p>
黄氏木着脸:“这能怪谁,还不是怪你自己。”</p>
她跟聂氏大打出手,林敬下值回来就跟她大吵一架, 甚至连休妻之言都放了出来。</p>
她是真的怕,也是真的恨。</p>
林嘉芩嚎啕大哭:“我今后都没脸见人了!”</p>
黄氏也想哭,他今后怕是与丈夫彻底离心了。</p>
不管林家六朵花多么不情愿,种地这事是改变不了的了。</p>
林福得偿所愿,还多了六个免费劳动力,高兴的让秋夕给裁上一条红布,让林昉大兄弟挥毫泼墨,写上——</p>
学技术当能手 做贡献祝东平侯府忆苦思甜实践活动圆满成功</p>
林昉大兄弟非常无语:“你这都哪儿学来的?”</p>
“标语很重要。”林福认真道:“它有宣传思想和精神的作用,增加人的社会意义, 激励性的标语能对人的思维产生一定的感性作用。”</p>
林昉思忖:“这是怎么个说法?”</p>
林福:“举个例子:你种地,日复一日劳作,累得要死,也就是种地。但有一天,我不停地在你耳边说,你种地是在为国家为百姓做贡献,是一件很伟大的事情,陛下知道了都会亲口夸奖你,你是不是就很有动力,恨不得把天下之地都耕种了?”</p>
林昉:“……”</p>
无语归无语,但林福这番话引起了林昉的深思,他把林福要的横幅刷刷写完,就把妹妹赶出书房,琢磨着给圣人上疏。</p>
林福拿到横幅,让人挂在云苍阁的墙上,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p>
有人不识字没关系,就让识字的人口耳相传,不多时,整个东平侯府的仆役就都知道了,五姑娘要带着其他的姑娘们耕地种麦,体会稼穑之难,体恤农人之苦,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大事。</p>
——“咱们侯府的姑娘真是了不得,亲身体会农人艰难,这满京城哪家小娘子能跟咱们府里的姑娘比。”</p>
——“是极是极,五姑娘不愧是侯爷血脉,这忧国忧民、忠君爱国,和侯爷是一模一样。”</p>
林福听了仆役讨论的话,点头。</p>
厉害了我的爹,这夹带私货的能力杠杠滴。</p>
东平侯府这事本来就有挺大张旗鼓了,消息自然是不胫而走,很快各府邸都听到了这事。</p>
“哈哈哈,林伯朗的妹妹可真是有意思,竟然亲自下地种麦,还种在自家府里,不一般,不一般。”信国公世子徐劭拍案大笑。</p>
“我倒是觉得林家女郎不同于普通女子,徐世子不该用如此轻慢的语气说她。”新科进士校书郎高拱说道。</p>
徐劭叫屈:“我哪有轻慢,你可别乱说,林伯朗知道了肯定找我麻烦。”</p>
“我倒是挺想瞧瞧林家女郎,这样的奇女子,别说在京城,就是普天之下怕也少见。”金吾卫大将军之子曾伋如此说道。</p>
其余人纷纷表示也对林家女郎很好奇。</p>
被抱错十余年,竟找了回来;</p>
跟皇子哭穷,父亲竟升了官;</p>
在府中种麦这么奇怪的行为,竟还说成是忠君爱国了。</p>
果真是奇女子,果真是世间少有。</p>
既然大家都很想去瞧瞧,徐劭一拍板,说:“我去跟林伯朗说,等休沐了,咱们去他家见识见识如何种麦的。”</p>
众人纷纷称好,就拜托徐世子去说项了。</p>
当天,林昉下值后就被徐劭叫去吃酒。</p>
两人到了平康坊郑举举娘子家,郑都知亲自出来陪席,还有她家艳名在外的几个娘子。</p>
乐音袅袅,美人环侍,推杯换盏,酒酣耳热间,徐劭将此次请吃酒的目的说了出来,得到林昉无情的拒绝。</p>
徐劭:“为什么不行?从你家老太太娘家那算,你那嫡亲妹子也是我表妹,我去瞧瞧表妹怎么啦!”</p>
林昉:“你怕不是去瞧表妹的,是去看热闹的。”</p>
徐劭:“……那你家确实热闹么。”</p>
林昉:“而且你肯定还会带不少人一起去看热闹。”</p>
徐劭:“……”</p>
林昉:“想都别想!”</p>
徐劭:“别呀,伯朗,大家都是仰慕表妹这样的奇女子,没有恶意的。”</p>
林昉:“你们的仰慕,就是最大的恶意。”</p>
徐劭垂头丧气。</p>
林昉冷哼:“你下次再这么不着调,可就别怪我翻脸了。”</p>
徐劭垂着头闷闷说:“知道了。”</p>
林昉端起酒杯喝酒。</p>
片刻后,蔫了的徐劭又满血复活,“伯朗,就我一个人去,总可以让我见见阿福表妹吧?”</p>
林昉:“……”给你个白眼,你自己体会。</p>
东平侯府种麦的这件事被当做奇闻异事,不仅在京城世家高门里流传,市井里也有了各种传闻,很快,就连禁宫里也流传开来,传到了皇帝耳朵里。</p>
紫宸殿里,太子秦峥受诏前来,拜见过皇帝后,皇帝身旁伺候的常云生将一封奏疏呈于太子。</p>
“太子瞧瞧,这是昨日中书令送来的。”皇帝道。</p>
“喏。”太子恭敬应道,翻开奏疏细看起来。</p>
这封奏疏是中书省补阙林昉上奏,关于标语口号宣传之用。</p>
太子看完奏疏后,对皇帝道:“东平侯一家皆可称之国士。”</p>
皇帝笑了一下,问太子:“京中传得沸沸扬扬的东平侯府种麦之事,你可曾听闻?”</p>
太子道:“回父皇,儿耳闻一二,说是林家女郎规矩不好,东平侯却宠着,任她胡闹。”</p>
皇帝道:“你看了林补阙的奏疏,可还觉得林家女郎是在胡闹?”</p>
林昉的奏疏最后写了一句“由吾妹所启”,可谓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了。</p>
“传言之事,向来不可尽信。”太子道:“然林家女郎这事闹得街头巷尾皆知,到底损了女子名节,不妥。”</p>
皇帝没有评价太子,而是对常云生道:“你叫人来给太子学学林家女郎的那番话。”</p>
“喏。”</p>
常云生退出殿内传讯,不多时,两名一身黑衣长相平凡的男子跟着常云生进殿,依次向皇帝和太子行礼。</p>
太子眼眸微微颤动,这两个扔进人群里就难以辨认的人,正式诡谲莫测的察事听子。</p>
两位察事听子得了皇帝之令,就开始说起东平侯府之事,从景明院花草被毁开始,到两府夫人太太大打出手,西府姑娘执拗不认错,最后是林福那一番“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的激昂陈词。</p>
太子听了难掩诧异,很难想象这话竟是处于女子之口。</p>
“林家女郎大胸襟、大气魄,儿不如。”太子向皇帝微微垂首道。</p>
皇帝摇摇头,说:“林家女郎确有其过人之处,太子也不必妄自菲薄。你乃国之储君,你要做的,是成为一个合格的执棋人。林家女郎确实是大胸襟、大气魄,然你当朝太子岂会比不过一介女流?”</p>
“父皇教训得是。”太子道。</p>
皇帝道:“朕曾多次教导你,为政者,最忌偏听偏信。江山是你手中的棋盘,名臣良将是你手中的棋子,你要下好这盘棋,成为比肩尧舜之帝王,就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p>
“多谢父皇教诲。”太子恭恭敬敬行了一个大礼。</p>
皇帝见其受教,略感欣慰,怎么说都是自己精心培养寄予厚望的太子,虽还稚嫩了些,储君之威已初现。</p>
“惟德是用,惟才是用,不拘出身世家还是寒门,有德有能这居之。”皇帝说:“听闻林家女郎在家中种麦是要实验新的耕种之法,这便是德才兼备之人。”</p>
太子道:“林家女郎真乃奇女子也。”</p>
皇帝微微颔首,道:“农桑乃国之根本,天下之大命,朕挺好奇她所言的新的耕种之法,你替朕去东平侯府问一问。”</p>
“喏。”</p>
太子得了令,从紫宸殿告退。</p>
皇帝再拿起一封奏疏,是兵部上疏言大皇子已在归京途中,同行有南姜、北姜、后姜三国的使臣。</p>
皇帝笑骂道:“这不孝子还知道回来,朕还以为他打算就住在边塞不走了,想着要把干脆把边塞封给他得了。”</p>
常云生凑趣道:“大家若真将大皇子封在边塞,怕是正遂了大皇子的愿。不过现在西北不足为患,大皇子恐怕会求大家给封西南边塞哩。”</p>
“他想得美。”皇帝笑言,又问常云生:“对了,怎还不见他的家书来?”</p>
常云生道:“约莫这两日就会到。”</p>
说曹操曹操就到,察事听子来报,大皇子家书已经送来了。</p>
皇帝立刻让人送来,拿到信打开来看,还没看几行就把信拍案桌上。</p>
常云生一愣:“大家,这是怎么了?”</p>
皇帝佯怒道:“你瞧瞧这不孝子说了什么,说三个姜国都送来了公主向天.朝示好,朕可享齐人之福了。哼!这是为人子者说的话吗?!”</p>
常云生笑。</p>
皇帝睨他:“笑什么?”</p>
常云生道:“大殿下不日即归,大家开心,老奴也开心。”</p>
皇帝:“胡扯,朕一点也不开心……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