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大师确实是免费教徒授功, 但是呢, 听好了,大师不可能永远留在吴县,人家得将祖宗留给我们的传统文化传遍祖国大地。</p>
“但是呢,大师心怀慈悲, 心系所有愿意跟他学习气功的弟子。怄心沥血研制出无线气功放大锅,这不是普遍的锅,更不是让你们在家里炒菜做饭的锅。这是接受大师气功频率的锅, 只要你们练功时, 头戴无线气功放大锅, 就能接受到远在千里之外大师的传功。”</p>
如下一片激动的惊呼声, 已经有人高叫, “给我来一个,多少钱都要了。”</p>
被人群裹挟其中的舒雨, 看了一眼左边激动得一脸通红的程燕, 再看一眼右边明显有被洗脑迹象的舒雅,尴尬的举起一只手挡到眼睛上, 这场面真是一言难尽。</p>
台上大师的首席大弟子仍在深情表白,“大家少安毋躁,大师要对每个无线气功放大锅进行气功开光, 没有经过大师开光的无线气功放大锅都是假冒产品,不仅没有接功的效果,反而会阻挠大家修行的进度。”</p>
长长一篇讲解之后,便是, “结合现代最新科技和气功大师开光的无线气功放大锅,出厂价成本就高达二百九十九元,但大师为了弟子能够更好的修行,亲自上门与厂家商谈,最终说服厂长零利润销售无线气功放大锅,每只仅售九十九元。数量不多,欲购从速,过时不候。”</p>
舒雨很想问,成本价不就是零利润吗?这中间的逻辑错误就没人发现?看看现场,“哗啦啦”台下掌声响成一片,许多人拍的手心都红了,急着回去取钱的,去银行取存款的,还有没钱的,急的抓耳挠腮的想着该问谁去借点钱。</p>
好吧,舒雨在心里回答自己一句,知道了。</p>
九十九元这个价格,放在一九八三年倒是巧妙,普通人一到二个月的工资。从这个价格可以看出,定价的人还是颇有些见地的。定高了买不起,定低了达不到割韭菜的目的,九十九不多不少,正好在这些人买得起,掏得出的坎上。</p>
台下的人几乎大半都去排队买无线气功放大锅,没排队的也是因为没带钱,各种步履匆匆,生怕晚一步没了货,他们的修行之路就此中断。这前头可是延年益寿,美容养生,四舍五入就是长生不老,这能耽误吗?必须不能啊。</p>
眼看程燕跟着她的父母去排队,舒雅扯了一把妹妹的袖子,看着四周激动的人群,咽了咽口水道:“咱们要不要也买一个。”</p>
舒雨直接翻了个白眼,“算我求你了,智商税这玩意儿咱不能交,不是心疼九十九块钱,是搁以后再回想起来,往事不堪回首啊,一辈子的黑历史。别说了,你以后会感谢我的。”</p>
拖着姐姐便走,其实今天会来,一是抹不开情面,要是真不来,程燕真得和她翻脸。二是舒雅被程燕煽动的跃跃欲试,与其她自个被人带去洗脑,不如她陪着,也好有个人把她看住。</p>
“你还懂气功?”比起气功大师,舒雅明显还是更相信妹妹。只不过美容养生呢,就这么走了,有点不甘心啊。</p>
“真这么有用,当初日本鬼子侵略中国的时候,他们上哪座仙山修行去了?十年浩劫的时候,上哪座牛棚念经去了?哦,轮到改革开放,牛鬼蛇神就都下山骗钱来了。”</p>
舒雨毫不掩饰自己的鄙夷。</p>
“谁,说谁骗钱呢。”</p>
舒雨一扭头,一个老阿姨正对着她怒目而视。</p>
不好,刚才吐槽太大声,一时没注意。</p>
“说我姐呢,我姐让我别信大师,我正在批评教育。”舒雨一勾舒雅的手指头,小声道:“跑。”</p>
趁着老阿姨发愣的功夫,脚底抹油跑的飞快。老阿姨终于反应过来,在后头跺脚,“诶诶,别骗我,我刚才听见了,跑这么快,心虚吧你。”</p>
一口气跑回学校,姐妹俩乐得差点打滚。</p>
回宿舍一瞧,上铺的一姐儿,头顶着一只白色的小锅,正盘腿坐在床铺上,双手掐出一个法诀,正在打坐。</p>
舒雨惊得差点一跟头撞门上,宿舍里其他人拼命冲着他们姐妹俩做手势,作“嘘”音。俩人会意,放轻声音坐下来。</p>
就有人俯在她耳朵边小声道:“听说这是大师开过光的,可以提高成绩。”</p>
除了舒家两姐妹,其他人都用羡慕的目光看着上铺打坐的同学,仿佛已经看到她考上中专走上人生巅峰。</p>
舒雅恶寒了一下,刚才在台下被洗脑的那一段,彻底被眼前的一幕给抹了去。偷摸跟妹妹吐槽,“她的成绩能考上中专?别说顶个锅,就是头顶个气功大师也没用。”</p>
舒雨闷声偷乐,如果说有谁格外想念八/九十年代,那真是非气功大师莫属。这个时期,国家对气功大师的态度也是暧昧和模糊的,甚至有官媒还对某几位气功大师十分推崇。</p>
民间对气功大师的态度更是狂热,各地都有气功热,那个时候公园里没有广场舞,全是练气功的。</p>
有一群人顶口锅打坐的,也有一群人作各种动物状滚来滚去的,还有摆出稀奇古怪造型口中念念有词的,都属于不同的流派,有时相安无事,有时抢抢地盘,总的来说是和谐发展,共同繁荣。</p>
舒雨把这件事当笑料写到信里,寄给路晁,舒雅看她寄信,眼儿一斜,“你们通信通的还挺勤呢。”</p>
一个月一封也叫勤?</p>
“京城挺多新鲜事的,我想听听不行啊。”其实两个人在信里,除了初时还拿对方当同学外,后来便慢慢改变了态度,就仿佛是个能听他们内心倾诉的笔友。</p>
他们算是对对方十分了解的朋友,但在这个年代不出意外又很难再次见到,吐槽也好,倾诉也好,都觉得十分安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 第1页/共3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