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12磅炮使用说明如下:装备物品,三根长杆,一根装蜗杆,一根装海绵,剩下一根用于填装、火‘药’、炮弹。←→ㄨ网
如果是首次发‘射’的话,装入火‘药’,再装入炮弹,也可以先把二者固定在一起,用推弹杆推到火炮最深处,用长针伸入火‘门’,刺破包装火‘药’的容器,可以是纸、布、丝绸或者随便什么东西,只要能把火‘药’包起来就好,当然,发‘射’之后的效果就不一样了。
其中火‘药’可以在每次发‘射’时根据‘射’程和弹‘药’种类进行调整,这样比较节省火‘药’,但会增加装填时的程序,也可以使用统一的******,但这就比较‘浪’费火‘药’了。
然后进行瞄准,后期的拿破仑火炮在火炮尾部和炮口处都有机械瞄准装置,也就是俗称的铁瞄,可以通过直瞄方式来进行‘射’击,此外,也可以通过象限仪等设备进行瞄准,但因为进行弹道计算所需要的数学水平太高,普通士兵也根本无法掌握,所以炮手瞄准大多依靠经验,当瞄准完毕之后,千万记得,把瞄准装置从大炮上拆下来,拆下来,拆下来,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不然火炮发‘射’时的后座力会震坏的,即使不震坏,也会在把瞄准基线震歪,即使如此,这种可拆卸式的瞄准装置‘精’度也不用指望有多高了……
接下来是点火,点火的方式也很自由,你高大上的往里塞根点火管,后面拉根绳子,就和手榴弹那拉火管差不多,电影里开炮拽绳子就那时候开始的;也可以直接拿根鸟嘴型点火杆,将鸟嘴部位引燃(并非明火,而是火星状态),然后从火‘门’伸入接触被刺破的火‘药’袋,就和点炮仗一样,虽然火炮也确实是个大炮仗;再low一点,在火‘门’里‘插’入一根能燃烧的绳子,然后用明火点燃,等它自己烧进去……
一声巨响之后,接下来麻烦事才真正开始,炮手先要把火炮归位,减小后座力的影响,然后用蜗杆清除炮膛内残存的火‘药’与残片,这很重要,否则的话,装填手向火炮内填入火‘药’时,可能会直接点燃,那样装填手就会被装填杆穿成糖葫芦……
当然,视包裹火‘药’容器的材料,这一步的难度也不一样,比如丝绸,就可以完全燃烧掉,这还不算完,还要用装海绵的长竿沾上水,伸入炮管,一方面可以给火炮降温,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熄灭可能残存的零星火种,防止填装时走火。
而在这期间,还有一个人要始终站在火炮旁边,用堵住火炮的火‘门’里,来阻断空气流动,防止发‘射’后的残余火‘药’发生爆燃,而他堵住火炮火‘门’的工具,大多数时候都是大拇指,不要笑,这是发生过很多次事故之后才总结出来的。
直到这时,火炮才再次回到了最开始的状态,可以继续装填、瞄准、‘射’击。
虽然李萧毅知道在魔戒世界里不能指望有人懂弹道学,为此特意强化了机械瞄准具的强度和‘精’度,可以不用拆卸,简化了‘射’击流程的同时,提高了‘射’击‘精’度,又为火炮配备了半定装化的弹‘药’,来简化装填程序,但上面这么一大套‘操’作,短时间里要教出来,还是太勉强了。
而且拿破仑炮的炮手在满员时一共有8个人,由一名炮长指挥,作战中,所有8名炮手都有具体的职责,4名炮手在炮长的督导下装填弹‘药’并发‘射’火炮,另外3名炮手准备弹‘药’,并将这些弹‘药’从前车搬运至火炮。
得到‘射’击命令后,拿着推弹器和炮刷的一号炮手走到炮口右边站定;二号炮手站在炮口左边准备接纳炮弹和‘药’包并装入膛内;三号炮手的阵位位于后膛右边,他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在装填弹‘药’的过程中用炮刷对炮膛进行清理时护住火炮的火‘门’。
四号炮手站在后膛左边,准备通过火‘门’在‘药’包上打孔,然后拉绳、点火或塞绳子来发‘射’火炮。五号炮手负责搬运弹‘药’,通常被人称为“弹‘药’搬运者”,他在六号或七号炮手准备弹‘药’时一直等待在其身边。
炮长在接到发‘射’命令后,下达装填弹‘药’的命令,指定所需的炮弹的种类,说明炮弹抵达目标的‘射’程,这通常需要依靠炮长自己的经验来估计,因此能担任炮长职务的一般都是炮组里最有经验的老兵。
准备弹‘药’的六号或七号炮手会立刻查阅贴在列有对应炮弹、装‘药’和‘射’程所需要的‘射’角,以及炮弹的飞行时间的表格,也叫‘射’表,在查到所需‘射’角后,就大声的告诉炮长。
炮长使用象限仪来确定‘射’角,并用瞄准具调整,同时命令三号炮手和四号炮手使用炮尾的手杆来调整火炮,同时火炮还要根据风向和风力做适当的修正。
与此同时,六号或七号炮手要依据‘射’表中记载的命中时间适当的切割延迟引信的长度,之后从炮弹引信孔中‘抽’出活动堵塞,将引信轻击入引信孔的适当位置。炮弹准备好后,五号炮手,也就是那个“弹‘药’搬运者”将其装入一个用来搬运炮弹的背包之内,搬运至炮长的位置。
炮长将对炮弹进行检查,以确保炮弹是否装有引信,是否是所需要的弹种,‘药’包有没有泄‘露’火‘药’或遭到其他损坏,不然就可能影响‘射’击效果,甚至更糟,直接在炮膛里爆炸!
炮弹检查完成之后,炮长下达“继续进行”的口令,五号炮手接到命令后走向炮口,在那里将炮弹‘交’给二号炮手。
炮弹由二号炮手放置在炮口,由一号炮手,有时候也可以是三号炮手,用推弹器将其推进炮膛,完成之后一号和二号炮手离开火炮站定,站在炮口后面背向敌方。与此同时,四号炮手在‘药’包上打‘洞’,然后依据点火方式采取不同的姿势等待发‘射’命令。
火炮一旦发‘射’,就有必要对炮弹是否准确命中进行评估。如果没有那些黑烟和噪音带来的眩晕和‘混’‘乱’,这项工作还是很好做的,因为飞行中的‘射’弹很容易观察到,炮长必须确定所发‘射’的炮弹到底落在什么地方,这样才能为下一发炮弹的发‘射’进行修正。
在炮长观察目标的同时,炮手们将火炮滚回阵地,如果可能的话接着开始清洁炮膛。在此之后,炮长下达发‘射’第二发炮弹的命令,重新调整火炮,很可能要对‘射’角进行修正,也可能要修正引信的延迟时间。以上发‘射’过程不断的重复,直到接到军官下达的停止‘射’击的命令为止。
经过训练后,素质较好的炮组每分钟能发‘射’2~~3发炮弹。其中,有许多时间‘花’在火炮复位和反复瞄准上。在战斗中,如果敌人正接近炮兵阵地,炮长就会要求取来霰弹。发‘射’霰弹时无需特别‘精’细,可以不用擦拭炮膛,也不必瞄准,只须沿着敌人来袭方向发‘射’即可,而按照美国南北内战的记录,当敌人接近炮位1000英尺,也就是330米的时候,开始用每分钟4发的速度发‘射’霰弹,直到其中一方转身逃跑或者全部毙命为止!
这100‘门’大炮,就需要800名炮手,短时间上那去找那么多炮手?至于什么一岗多能,岗位互换这些高级玩意儿,就更玩不起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