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穿越小说 > 烈秦风 > 第65章 朔江入蜀
    彭城,王宫之西,大司马武侯府,已为群臣、众将议事之所。项羽钜鹿之战后,痛定思痛、锋芒内敛,时常聚集众文武,相商事宜,亦能思虑、采纳众人之良策,其势渐渐复盛。以泗水郡为基,渐渐肃整薛郡、东海郡、会稽郡北部、琅琊郡南部。

    此时,项羽文有范增、陈平,武有英布、龙且、彭越、项声,战将更甚漫天繁星。虽军卒只得数万,仅可自保,其势复盛,乃为时日早迟也。

    齐地田氏,依旧相互交缠。田安于西,齐王田市于东,摩擦不断,已无进取、灭秦之心。田氏一族,虽无大志,但于旧齐之地,根深蒂固,无论何方胜出,均可即刻一统齐地。

    然,曹嘉、任礼一致意见,当今之首患,乃为刘邦!故,二人相商,于项羽、田氏,暂以遏制为主,聚集主力,剿灭刘邦。虽意遏制,却亦不可轻视,随即,一道道军令,飞出中军大帐,南海军皆尽出战!

    令张涧领三万新军出九庐,北上砀郡,由蒙川总领六万大军,以砀郡、陈郡一线驻防,遏制项羽西进。

    令李目领军四万新军出九庐,西进南阳郡宛城,领两万军驻守。

    令庚武领一万五千军,驻守九庐大营。

    令蒙山整军,待李目军至,即刻领四万大军南下江陵,逆江而上,西进巴蜀。

    令江陵三郡商会共敖,筹措辎重,商船,杂役,以助蒙山入蜀。

    一番布置,曹嘉随尽起大军,往西开拔,追击刘邦。灌婴九千虎豹骑为前锋,前出汇集柴武部,迅速突进。数万南海精锐,浩浩荡荡,战山、越川、战锋各军战意昂然。灌婴睢阳新募八千新军,并入郦疥军中,至此郦疥所领一万六千军,除却四千精卒,余皆为新军,郦疥亦是一阵头大。

    数日急行,大军已至南山、大巴山一带,望着涛涛汉水,越行越窄的岸滩,曹嘉不由眉头紧皱。灌婴、柴武驱马近前,灌婴道:“上将军,麾下二人领军至此,马不可并行,若续追前行,骑军战力全无,得不偿失。故在此候命。”

    “已接汝二人军报,如此决断,甚为稳妥。此间可寻得船只?”

    “吾军战舰虽尽赴江陵,三郡商会共敖,到是遣来百余艘商船至此。”

    “哦,共敖到是心细啊。”

    正说话间,任礼近前道:“此地宽阔顿窄,犹如葫芦口,应当驻一军,以策应大军粮道。汉中旬阳可助刘邦粮草,吾军只可远从宛城运粮至此,不可轻视。”

    曹嘉闻言意动,转身望向灌婴、柴武,直盯得两人心中一紧。柴武连忙道:“上将军,虎豹骑经年累战,只可冲锋陷阵,护粮之责,将军可否另择其军?”

    曹嘉闻言,笑而不语,继续盯着二人。

    “上将军,虎豹骑战马,将士视为心头宝物,岂可做运粮之用!”灌婴看懂曹嘉的眼神,焦急说道。

    “你俩都快成人精啦!我一句话没说,你俩都想好如何操做了,嘿嘿,真棒!就这么定了。”

    灌婴、柴武闻言,心中懊悔不已,然,军令如山,只得尊令执行。近两万威风凛凛之虎豹骑,只得做粮草的搬运工了。

    紧接着,曹嘉下令,仓乐一万战山军、梅鋗一万越川军为前锋,婴昶两万军、郦商六千战锋为中军,郦疥军为后军,蜿蜒成龙,继续前行。

    望着行军长阵,灌婴、柴武一脸无奈,“传令!扎营!”

    曹嘉大军,行于崇山峻岭之间,汉水窄岸,虽行军缓慢,亦无甚袭扰。看来刘邦一众,急于赶赴旬关,入主汉中,此乃其军头等大计也!

    再说李目四万大军星夜兼程,一千余里,十日赶至宛城。而此时蒙山却早已只身赴江陵,整备进军巴蜀事宜。于是李目一刻未歇,即刻换防。之后由王洛、郦寄,甄选四万大军,往江陵开去,郦食其亦随军前往。

    如今江陵,已成繁华之城,数郡商旅往来、民众安居乐业,于此乱世之中,乃为一方乐土。然,由于蒙山到来,三郡商会共敖的异常忙碌,民众终感觉身处战世。但,以南海三郡为基,上将军蓁侯曹嘉之名,其众到为安心,亦争相出力助之。这其中,三郡商会会长共敖,乃是最忙碌一人。自从其子入军,其自身被曹嘉委以重任,那是相当的死心塌地卖力。

    共敖非但组织保障后勤,还为蒙山举荐一人,一员猛将。此人先前乃江陵一带有名的混世魔王,由于常年往来大江之上,先前倒也没和南海军有过冲突。之后,此人见大势所趋,倒也知时务,率千余草莽归顺朝廷。共敖见其熟悉水道,将其举荐给蒙山。蒙山见此人虽为草莽,但为人稳重,令其为一曲军候,领两千军,添为斥候先锋军,先行开拔探路。

    一切就绪,蒙山领四万大军,于曹嘉入汉中险道十余日后,逆大江而上,兵发巴蜀。大江之上,千帆争流、旌旗猎猎,两岸数万卒役纤夫,喊声震天。同样,蒙山一路面对大江逆流、峡谷、险滩,行军亦乃不易。

    “蒙将军,两日后,大军将行至朐忍。老夫以为,可分兵登岸,进驻巴郡朐忍城,此一来,吾军便可立于巴蜀之地,为后续逆备也。”

    “郦公之计甚妥,朐忍乃巴郡重镇,乃大江之要塞,虽乃吾军之后阵之地,然,不可不守,只不知何人可守也?”

    “将军,前日蜀郡郡守李茂遣人送来公文,言巴郡朐忍城已知晓吾军进蜀,朐忍城仅一县丞主持政事,郡兵不过千余,依老夫看,遣郦寄领三千军前往即可。”

    "郦公此时若将郦寄留于后阵,怕是此子心有不甘啊!"

    "正因此子心高气傲,眼过于顶,此时才不可委以重任。令其驻守朐忍城,历练一番,纵有些许闪失,也不至危其大局,又可历练其身,将军以为可否?”

    “善,此事乃定。”

    郦寄得到此令,心中是大大的不爽,先前为了随军入蜀,费了多少口舌,谁料想半道上被丢到了朐忍,做了个后勤官。奈何军令如山,再加上伯父一番训斥,乖乖领军上岸,奔朐忍城驻守去了。

    此事一了,大军复续前行。不日,先锋斥候来报,两千先锋军,肃清大江水道,已至巴郡郡治江州城。蒙山闻之大喜,“黄极忠果然乃可用之将,共敖当记一功。”这样看来,大军只需数日,便可由江州城登岸,真正进入巴蜀之地了。

    正于此时,曹嘉军令也至,蒙山连忙召集王洛、郦食其及众将官聚议。“诸位,上将军军令已至,此时上将军入汉中之军,于旬阳关受阻,迟滞不前。汉中之地,军情不明,上将军令吾军速速入蜀,北上大巴山一线,以阻刘邦入蜀。其详细之情,令吾军自酌。”

    “刘邦入汉中,有戚鳃一众叛秦之将为助,行之顺畅,吾军已失先机,此时当昼夜行军,否则事与不利也!”

    “吾军虽一路无阻,然已失先机,此去蜀郡成都尚有千余里,非十余日不可至也!”

    “昼夜兼程,吾军军势定疲······”

    “诸将官所虑,亦乃吾之虑。汉中入川之途,按李茂送至之图,乃为两道。一为金牛道,一为米仓道。今,汉中军情不明,上将军受阻,故此,吾意于江州城兵分两路,一路至成都,一路即刻北上,于大巴山南麓各重关隘,驻防。”

    众人闻蒙山之言,纷纷言道此议甚好,郦食其附议道:“郡守李大人已尽遣郡兵五千余众,赴金牛道葭萌关驻防,成都一路,实乃为大军粮草辎重筹措之责,然,吾军新入,郡守李茂不可怠慢,汉中刘邦亦是重中之重,非将军亲临不可。成都一路,王将军需亲领也。”

    王洛闻言道:“郦老所议甚是周详,吾与李茂乃为旧识,且李氏于巴蜀数代为官,其祖父李冰,深得巴蜀民众敬重,李茂亦乃忠心朝廷之臣,此一路定稳妥无恙也。”

    蒙山闻王洛之言,心中更加安心,于是定下分兵之议,待至江州,由王洛领军一万开赴成都,自己率近三万精锐,直接北上,开赴金牛、米仓两道。

    而此时,刘邦一众,除却镇守旬关的曹参,大军一路所向披靡,几乎未遇抵抗,直扑汉中郡郡治,南郑。此时的刘邦,经过张良、陈恢详细分析,心中知晓,汉中,不足以为继,巴蜀,才是重中之重。大军入蜀,米仓一道,崇山峻岭,途窄路险,不利行军。金牛道乃为前秦司马错伐蜀时扩建,虽有险关,却是唯一入蜀之主道。

    旬关至南郑,再入金牛道入蜀,比之江州至葭萌关,足足短了一倍的行程。刘邦之军与蒙山之军,一有地利之便,一有政通、无阻之利,都在争分夺秒。

    正当南海军与刘邦交缠之时,咸阳城却发生了一件惊天大事,使征战在外的章邯、曹嘉、王离,是措手不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