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租给刘大人的娘子,刘大人赴安徽上任,就闲置了,儿媳,儿媳….”和卓一时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胤禔看皇阿玛有些不悦,有些皱眉,就开口道:“皇阿玛,这是儿臣的过失,九弟年纪尚小,不过儿臣福晋和九弟在外绝对没有仗着皇家欺行霸市。”
“当时那个铺子经营的是酒楼,九弟不过是将酒楼继续经营下去罢了,这…….”
康熙想了想,九儿子死里逃生,要是真的没收了,搞不好要面对宜妃哭闹和眼泪。
康熙三十一年,九阿哥胤禟由于耳部患痈感染,高烧昏迷,一度危笃,恰逢意大利籍传教士卢依道由澳门抵京,因精通外科,奉诏入宫担任御医。经他救治胤禟很快痊愈。
因着这个事情,康熙爷和宜妃对这个儿子总是要宽容两分,毕竟是“失而复得”的儿子嘛。
不过这个事情折腾的是儿媳妇的嫁妆铺子,只要他们在外面不仗着自个儿皇子,皇子福晋的身份乱来就行了。
算了,算了。
朕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
不聋不哑不做家翁。
就交待了句:“在外不要用皇子的名义自称。”
胤禔和卓对视了一眼,都从双方眼中看到惊喜,皇阿玛这样说,也就是默许了,
这个就算翻篇了。俱起来谢恩:“谢皇阿玛。”
“哟,没想到皇上在这儿,臣妾见过皇上”
宜妃娘娘身着枚红色的旗装,很是明艳活泼,梳的架子头,满头珠翠,最显眼的就是那五尾鸾鸟,那是妃位才能戴的首饰。
“你怎么来了,”康熙开口,脸上俱是笑意。
宜妃进宫后就一直得宠,长相明艳动人,性格爽利,标准的满族贵女,据野史说,康熙六次下江南带了她五次。
有后宫嫔妃来了,胤禔和卓也不好做那灯泡,就找了个借口退下了。
这厢,大阿哥夫妻走后,宜妃开口:“万岁爷,看大福晋的肚子,有四个月了吧,可见咱们大阿哥是个疼人的,出来陪着散步呢。”
康熙没有回答她,斜眼看着她:“胤禟呢,叫他过来,皇阿玛要问他功课。”
宜妃立马上前,给康熙按按肩膀,手臂,做足了一副狗腿样:“哎呦!万岁爷您是知道的,胤禟这孩子今天出去玩去了。”
说完还讪讪的笑了,
心里在念叨:这死孩子,出去也不知道早点回来,大福晋也真是的,说什么给个铺子玩玩,明知道小九念叨这个,算了,就是没有大福晋,小九那孩子,自己也能想到办法。
“是吗?”
康熙爷不戳穿她,就这么大爷似的享受着宜妃的按摩服务,闭眼询问“明日朕来考校他们的功课,要是答不出来,哼哼….”
那意思你们明白,你儿子要是答不上来就别想出宫了,留在宫里抄书吧。
“是是是,万岁爷您累了,到臣妾那里去歇歇吧。”
这是明晃晃的抢人啊,宜妃娘娘。
康熙却很受用,被按的很舒服,眼睛都眯起来了,轻嗯了一身,拉着宜妃的小手一起走了,
走了…..
买田记
胤禔拿了一万两银子,买了800亩地,地方较远,虽然还是京城的地界,在京城名下的县里面,不过已经有200多亩田是在直隶(河北),所以两个是分开的地契。
这些地还是京城里面一个官员致仕,回乡下不来了,儿孙也都在地方任职,所以就卖了,侍弄的不错,不过上等田不多,就三分之一,大部分都是中等田,还有一百亩下等田。
佃农们没有到期,胤禔没赶他们走,让他们继续呆在那里了。
胤禔将地契拿回来,和卓开玩笑的问他,咱们女儿要不要开始攒嫁妆了。
胤禔很诧异:“这个内务府会准备的啊。”
和卓笑笑:“内务府的是内务府的,咱们爹娘也要准备一份的啊。”
胤禔其实只是一时没想到,自然知晓自己这个做阿玛的也是要给女儿准备嫁妆的,福晋这么问是不是有主意了?
“福晋,你是不是有什么想法?”
和卓笑笑:“爷,妾身就直说了。妾声觉得给孩子先买点田地,置办点产业。既能有出息,增加府里的收入,到时候孩子们大婚了也能体面。”
胤禔:“那你的意思,多少合适?”
和卓:“现在账面上能拿出来一万多两,妾身给你一万两,爷看怎么样。”
胤禔心想,这是要掏空账上的节奏啊,不过他也知道买田地这种事情,不是好买的,这次就等了好几个月,人家要收割完才肯卖,因为他们买的多,买少的话还是好买的。
“先办给小珍宝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