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其他小说 > 清穿之大福晋育儿记 > 正文 分卷阅读127
    一年送两次而已,二婶和三嫂嫁过来之后和祖母一样送年礼和节礼,规格都是一样的。

    二婶是祖母娘家异母弟弟所生,生父为部落勇士,手中有100人,不过因为生母是奴隶,所以刚开始是奴隶的身份。

    草原上都是这样的,一般奴隶生的孩子还是奴隶,除非你很得对方的喜欢,或者你生的儿子,女儿很有本事,否则难以改变奴隶的身份。

    二婶改了奴隶的身份就是因为祖母,祖母看中了年幼的二婶,要聘为二叔的媳妇,就改了奴隶的生分。

    祖母二婶的聘礼中就有10多辆大车的粮食,千斤的普通茶叶,这些是额外给的,其余的都是和其他媳妇一样的。舅舅们来送嫁也会趁机多买些粮食运回去,祖母也会另再送10大车的粮食。

    三嫂也是博尔济吉特氏,算起了,三嫂和祖母的血缘关系是极为亲近的,三嫂是祖母同胞哥哥的嫡亲孙女,也就是祖母的侄孙女。

    祖母和她哥哥都是科尔沁的一个台吉所生,生母为侧室,同母哥哥成年后分了一块领地,是一个有2000人小部落的首领,后传给三嫂的父亲。

    二婶的父亲是三嫂部落里的勇士,

    所以说起来,三嫂的身份比二婶高了不少,这是必然的,三哥是阿玛的嫡子,又在祖父母膝下长大,三哥和二哥是异卵双胞胎,年幼时在府里的地位也就仅次于要传承家业的大哥(嫡长孙)。

    蒙古福晋在京城2

    二叔是祖母身边的丫鬟所生,因祖母怜惜幼年失母,就一直养在膝下,不过族谱里面写的还是婢生子。

    二叔生母是生女儿难产死的,母女俩都没活下来。

    说起来,父亲几个庶出兄弟中只有二叔身份最差,是婢生子。三叔和四叔都是正经聘回来的姨娘所生,

    三叔的姨娘是祖父做主聘的,四叔的姨娘是祖母做主聘回来的。不过二叔自幼长在祖母膝下,府里也没有人敢怠慢。

    祖父曾经说过,他几个儿子中除了大儿子,就是小儿子最厉害。

    确实如此,四叔能在几年的时间,将家里的产业打理的妥妥当当不说,还将两家店铺合二为一,5年的时间盈利较之前涨了十倍不止,是个厉害人。

    _(___)_

    在和卓看来,四叔就是个笑面虎型的,

    他的敌人很多时候都在不知不觉见被坑的很惨。

    四叔又是个重情重义的人,也不摆公子哥的架子,三教九流都有朋友。

    他对家族虽然不像阿玛这个族长一样事事操心,不过归属心还是很强的,不然也不会花费那么多是经历将家族产业经营的有声有色,要知道,他这样的庶子逃离不开一个分家,这些还都是大房的。

    不过也不能说没有利,阿玛会尽力帮他,阿玛大哥他们都会尽力提携四叔的儿子们,况且四叔是和大哥一同长大的,感情深厚,四叔和大哥年纪差不了多少。

    和卓认为四叔日后定能成为一方大员。

    康熙32年也算是平安渡过了,六哥佳珲不复众望,考上了武举人,殿试发挥不错,被钦点为武探花,这一下子就炙手可热起来,

    上门的媒人要将家里的门槛踏破了,不过他们都没有机会,最后六哥被康熙赐婚了一个宗室格格。

    清朝的宗室格格不值钱,就一个姓氏好听罢了,不过这也是恩宠,这个新六嫂阿玛只是个闲散宗室,手里没什么实权,所以她嫁过来也傲不起来。

    额娘原本打算好好的,选秀后选个好闺女配给自己儿子,现在儿子是探花郎了,有的是好的可以挑,就这么一棍子被打死了,配了个宗室格格,除了姓氏有什么好的。

    额娘心里的不满意的。

    因六哥武艺高强,比试的时候样样第一,将第二名远远的甩在了后面,得探花郎是因为文比策论拖了后腿。

    加上年纪偏小的缘故。

    康熙破格直接封了个委署前锋参领(从五品),就走马上任了。

    一般科考上来的文科是由翰林院委派职务,武科是由兵部委派职务,帝王亲自下令给你封个什么官,就是御赐,荣宠之事。

    今年殿试的题目比较厉害,让写出大军行走粮草的安排。

    伊尔根觉罗家当家人曾是户部尚书,不过六哥因为年纪小的原因,很少涉猎这一块,而且年幼就出门学艺了,不能和哥哥们比,

    不过六哥他一直走南闯北,这些难不倒他,回答的比较实际,比那些假大空好了不少,所以康熙才会点了探花。

    阿玛科尔坤还是被罢官了,不是致仕的,给六哥赐婚也算是大棒加甜枣了吧,这个招儿康熙玩的是很溜的。

    康熙32年的8月,也就是康熙与和卓夫妻偶遇没几天,太子爷的小格格就殇了,才活了4个月,是太子爷的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