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晖出事的时候,四爷已经不在户部了,所以不清楚。底下人也没说,以为四爷后院的事情都是知道的,这就造成了现在这个状况。
弘时才能平庸,又自幼在李氏身边长大,眼皮子浅,丝毫没有大局观,不大气。
四爷是不会让他当世子的,这个是一早就决定的,只是没有宣之于口罢了。
弘时是李氏的幼子,弘盼小小年纪就夭折,弘昀倒是个心思灵透的,不过身体不好,四爷对他也没有太大要求,平安健壮即可。
不过弘昀在康熙49年的时候还是夭折了,年仅11岁。
弘时出生的时候,弘盼已经夭折了,弘昀身体不好,所以李氏对这个小儿子期望非常高,百般溺爱。
四爷虽然宠爱李氏,但是对于孩子们,更多的是将心思放在弘晖身上,将弘晖当成了继承人。
又因为弘盼夭折,弘昀身体不好,对弘时多有宽容,养成了弘时现在这幅性子。
愚蠢又自大,尝尝以王府长子自居,以为世子就是囊中之物,对弟弟们并不友爱。
这些四爷都看在眼里,想要掰正,但是性格一旦形成,而且受到李氏常年的影响,随着四福晋生下嫡子,后院女人接二连三的生下孩子,四爷对于弘时也就放弃了。
所以看到李家的欠条才会这么光火,形势如此嚣张,在不知道的时候不知道仗着王府在外面如何狐假虎威。
况且,居然胆敢以借款3万两,庆祝弘晖死亡。
看看,都是什么条目,孙子娶妻?
自此,李家上了四爷的黑名单,浓墨重彩的。
被狠狠的记了一笔。
关于弘晖的死,四爷确实查到了和李氏有关系,不过因为当时他所有的子嗣都是李氏所出,就轻轻的揭过了。
不过现在就没那么容易了。
秋后算账了。
一来李氏年老色衰,不再得宠。
府里最得宠的是侧妃年氏。
和年氏一比,李氏无论是家世姿色,性格都被比下去。
此番户部欠银,年家又最省心,年羹尧又是自己一手扶起来的。
四爷的天平自然偏向了年氏。
此番福晋的做法也很敞亮,直接拿了五万两银子给娘家,并没有像爷哀求什么。借着夫妻情分,或者弘晖的情分,也得到了四爷的怜惜。
如此一比较,李氏就显得面目可憎了。
李氏和弘时几番求情,四爷都避而不见。李氏足足在府里坐了一年多的冷板凳,私下里说四爷冷血,四爷也不理会。
最后被逼的没办法,李氏变卖了自己的私房,也只堪堪凑了2万两银子给娘家。
李氏当年是格格进府,没嫁妆。升为侧福晋之后,娘家送了嫁妆,不过不多。但是得宠,四爷送了两个铺子,一个庄子给她。
康熙52年,户部银案后续4
现在可以说是一穷二白了。
又不能不管娘家。
所以也是顾不上争宠这件事情了,焦头烂额的。
李氏原本攒了一些私房给女儿做嫁妆的,这会全部填给了娘家。
李氏的独女,也可以说是四爷的独女。准确的说是在四福晋产女之前是四爷的独女,唯一活下来的女儿。
四爷对她非常喜爱,不但请封了郡主,又亲自选了夫婿,嫁到了京城。也就是四福晋的娘家。
这样,四爷的嫡女,也就是四福晋所生的小格格,基本就注定是嫁到蒙古和亲的命了。
所以,自从怀恪被封为郡主,嫁到乌拉那拉家之后。四爷就更宠爱小女儿了,觉得对不起小女儿。
现在四福晋所生的小格格,就是王府中最得宠的崽儿。
她的嫡亲哥哥四阿哥弘晨,以及后院康熙50年钮祜禄哥哥所生的5阿哥,和康熙51年耿格格所生的6阿哥都被排在她的后面。
说起来,怀恪郡主是四爷后院第一个存活的孩子,但是还曾经养育在四福晋膝下过。
所以四福晋对这个女儿还是有一些母女亲情的。
不过随着李氏算计弘晖夭折,这一丝不牢靠的母女亲情就断了,不过表面还是维持的不错的。
随着怀恪被封为郡主,嫁在京城。
虽然是郡主嫁到四福晋的娘家,不过四福晋心里还是及其不舒服的。
在四福晋看来,不过是个小妇养的,嫁的日此好,又得了嫡女才有的郡主称号,自己没有女儿还好,一旦有了女儿,去蒙古和亲的岂不成了自己女儿,心里能舒服吗?
不知道四爷是否也因为长女嫁在京城,生活安逸舒适,才会更宠爱幼女。
四福晋虽然看起来表面没有什么,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