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根据最新心肺复苏指南改变
三月在冷热交替中很快度过了,这一个月的感冒病人特别多,急诊观察室全是咳嗽发热的病人,呼吸科也收的满满的。C大附属医院挂号处都开始友好的劝病人尽量社区或下级医院就诊。三月过了四月天气渐暖,上呼吸道感染的汹汹来势才终于缓了下来。
星期一早上交班时间,赵彬又看到了眼熟的身影。
罗铭遥往他那儿看了一眼,低下头脸发红。
赵彬被他这一眼看得莫名奇妙。
“这是实习的三个新同学。”交完了班,科教秘书把三个实习生拉出来给全科室认识,“你们自我介绍吧。”
站在最前面的高个子男生主动站出来自我介绍: “周主任,各位老师好,我叫黄柏怀,是C大医学院五年制的学生,今年大四下学期。希望在急诊科向各位老师学习,掌握好临床急症的处理。”
急诊科的周主任点头鼓了鼓掌,科室其他人也跟着给这个小伙子鼓掌,所有人对黄柏怀印象都很好。
接着站出来的是另一边的女生:“各位老师好,我叫朱珍珍,和黄柏怀是同班同学,也是五年制的,我会在急诊不怕苦、不怕累、勤奋学习的!”女生说话声音活泼,也赢得了科室医生的好感。
罗铭遥最后一个站出来,紧张得脸通红:“老师们好,我叫罗铭遥,也是临床五年。希望跟急诊老师们好好学习。”
给他的掌声明显没有前面两个热烈。
周主任又讲了几点实习生的要求,散了交班让大家该干嘛干嘛了
赵彬去诊室坐好,开始接诊病人。
一会儿科教秘书带了罗铭遥过来,给他介绍:“这个罗铭遥同学,以后跟着你了。”
赵彬忙登录系统,点了点头示意自己知道。
科教秘书又敲了敲手里的文件夹:“实习生考评的表都在我这里,考勤我给他们打,最后出科要让他们交我们急诊科的观察病历,你要找好病历让他写。最后还有给你打评分的。”看着赵彬认真点了点头,才满意地递过文件,“赵老师,我都给你交代到了,签字。”
赵彬抓起笔签了字。那边科教秘书又用慈爱的声音关照着罗铭遥:“小罗以后跟着赵老师好好学习。赵老师是我们急诊科的博士,非常厉害的。”说完还老母亲一般地拍了拍学生的肩膀。
赵彬抬眼看了罗铭遥一下,小伙子站得如同小学生见班主任一样,脸还红红的。赵彬自觉今天早上还没把气场释放出来,不至于把孩子吓成这样,心里有些诧异,忍不住还是收回了脾气,用对待病人一样的职业微笑说道:“急诊科是比较苦的,你来我们科待多久?”
“一个月 ń加Q看婆文Ⅰ玲栖罒<叄戚叭饲疚 ń。”罗铭遥赶紧回答。
“全待内科?”赵彬其实知道实习生的安排,想起自己以前骂哭过学生,现在想挽回一下口碑,还是多说几句留个好印象。
“内科两周,外科两周。”罗铭遥规规矩矩地回答。
赵彬招招手示意他坐到电脑前头来:“待会儿开始看病人,你操作下电脑。不懂的问我,急诊系统和上面内科差别不大,病历还简单一点……”说着话已经有新病人来了,赵彬点了叫号,让病人进来。
看了两三个病人,赵彬看出来罗铭遥人不算太灵光,动作是麻利,但必须你一句话一句话交代到位他才知道写什么做什么。也好过自己一个人吧,赵彬有点头疼地想。
“主诉你还不行啊。”没有病人的间歇赵彬教育罗铭遥,“主要症状加时间,简单、精炼一点。你前面转的内科可能自己管自己写病历少了点,我们急诊科一天一个人就可能看几十个,几句话就要抓住病人说的主要症状。基本上几句话你就应该有底是个什么病了,心里对诊断有了预判你的主诉才能写好。好的主诉,别人一看就知道你的初步诊断。”
罗铭遥老老实实地点头。
赵彬一边说着,一边撇了一眼电脑,还没有新病人来。
外面突然就是出诊救护车的声音,120的车上推下一张担架,呼啦啦地往诊室推了进来。
出诊的医生匆匆地往他哪儿喊话:“胸痛1小时的,考虑心梗。”
赵彬立刻站了起来,挥手示意往抢救室推。车上的老头紧闭着眼睛,疼的话都说不出,额头上全是冷汗,领子一圈都浸湿了。跟上来的护士已经往抢救室去准备氧管了,护士站那边如临大敌。办公班的护士就愣了两秒,赶紧拿起电话打给李盼秋:“心梗的,你快点过来会诊吧。”
心电监护嘀嘀嘀地放在了床头,一番搬动之下,心率全是乱的,氧饱和度也没有了显示。护士赶紧把氧气袋上的管子拔下来插到床头的氧气通道上,两边手都打上留置针。
赵彬和救护车出诊的两个急诊医生快速地交接:“今天早上出去散步时候发病的,自己还强撑走回了家,家里备的硝酸甘油含服了,疼痛没有缓解,他还想忍忍,家里人赶紧打了120。意识没有问题,刚才车上心律100多次,血压147/84mmHg,氧饱和度是好的。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都是十多年……”
话说到这里,那边监护仪“滴——”的一声。所有人看过去,心电监护一条颤抖的等电位直线。
“骤停了!“赵彬立马走过去看病人,拍着病人的肩,对着病人耳朵大喊:”叫什么名字?姓王?王大爷!王大爷!王大爷听得见吗?“
病人没有回应。赵彬立刻摸了颈动脉,口中数数“1001、1002、1003……”
他在判断意识和大动脉搏动的时间里,护士那头也赶紧推了抢救车进来,除颤仪也放到一边了。
“大动脉搏动消失,心肺复苏!肾上腺素1支,推进去,先推!“赵彬手上也不停,立刻开始了按压:“01、02、03……”。120的急救医生也接过面罩,把氧气接到面罩上。
“家属,家属!“护士长也出来了,叫把家属拉开,”有没有假牙?“
“没有!没有啊!早就叫他去装假牙,他说以后吃稀饭就好,不去啊……“病人的儿子在门口往里头张望着,护士长把他打断了,推着他赶紧去办绿色通道的手续。
“同学你过去替出诊老师,捏一下气囊。”护士长指挥着罗铭遥去接手。接诊的医生还得继续跟救护车呢,不能一直在这里抢救。
罗铭遥手心全是汗,接过来面罩和球囊,心里一片乱,就听见赵彬吼:“……30!通气两次!“
“通、通气……”罗铭遥赶紧捏球囊。急诊室里一阵沉默,没有人说话,所有人盯着罗铭遥捏了两次球囊。罗铭遥被看得手都发抖了,感觉两秒钟的时间仿佛过了很久。赵彬用眼角和护士长交流了个眼神。护士长正要过来替人,那边家属又闹哄哄的一阵响动,是儿子通知了其他几个亲戚赶到了。护士长往赵彬那儿看了一眼,见他点头示意没问题,赶紧转身出去拦人。后面还有四个循环,罗铭遥跟上了节奏,配合在每三十次按压通气两次。
五个循环结束就是赵彬的吼:“五个循环了,除颤仪准备好。”说完又摸到了颈动脉,“1001、1002……”
“大动脉搏动未恢复,”赵彬眼角看了下监护,伸手叫护士:“现在是室颤心律。除颤仪,120J。”
“充电。充电完毕。”除颤仪递了过来。
“撤离。”赵彬喊了一声。特别看了罗铭遥一眼。
罗铭遥被他看得哆嗦一下,手下不稳,面罩球囊劈里啪啦地掉了下去。
赵彬没再给他一个眼神,除颤仪“砰”地按了下去。
心电监护上拉出一根直线,赵彬把除颤仪递回去,继续按压:“01、02、03……”
心内科老总已经进来了,罗铭遥刚好把面罩捡起来给病人带上。李盼秋一眼看过去就发现他这个不和谐因素。立马过去接了手,一边急急地就跟赵彬汇报:“介入室我打电话准备好了,待会儿意识恢复了我就去谈话,赶紧溶栓。”
“骤停的现在也敢溶?”赵彬一边按一边问了一句,嘴里的报数也没停,“25、26、27、28、29、30!”
“1001、1002。”李盼秋熟练地跟着通气两次,“复苏时间十分钟内没问题。”她赶紧叫罗铭遥,“同学会做心电图吧,先把肢导联接好,待会儿复苏了赶紧做心电图。”
罗铭遥得了命令,赶紧跑出去拖心电图机进来。
又做了五个循环,停下来评估,心律恢复了,赵彬赶紧拍打病人确认意识。老头在病床上发出了微弱的呻吟。所有人松了口气。赵彬指挥护士抽血做溶栓和介入术前准备,李盼秋去隔壁下医嘱跟护士交代准备溶栓。
李盼秋抬脚还没到门口,就听见赵彬的爆吼:“愣着干什么!心电图!刚才李老师的话没听清吗?”她叹了口气。实在没时间回头劝赵彬收着点脾气,只有看这个实习同学的承受能力了。
李盼秋把绿色通道的事联系好了,按照流程该送病人往介入室去了。走回抢救室想要跟赵彬说一声,就听见外头喧闹声起。
“医生你们一定要救好我们老头啊!他这把年纪了,他太不容易了!”是病人的妻子在门口哭诉,嗓门太大了,护士长在旁边一个劲劝慰着提醒她声音小点。
“家属有哪些?”李盼秋赶上来,跟家属谈介入的事。“你们都是王海林王大爷的家属吗?”
“是!”“我们都是!”“我们几兄弟我们老妈!”四五个人都围了上来,七嘴八舌的。
“好,好了。你们谁做的了主的留下,我跟这一个人谈病情,其他人先不要说了,在外面等一会儿。”李盼秋让家属跟着自己到诊室谈话。
老太太和大儿子跟着进来了,见面又是一个劲地诉苦老人家一生不容易。李盼秋听得心烦意乱,打断她说道:“王大爷这回是心梗了,什么是心梗,就是心脏一根血管堵住了,这根血管它比其他血管细,所以就容易被堵,堵了的血管它管的心脏那一块儿就全坏了。我们的治疗呢就是两步,一个就是打药把堵血管的血栓块儿给它化了,下一个就是做介入,进去用支架把血管给撑起来。听得明白吗,老人家?”
大儿子一脸“我很懂”的表情:“明白,明白。”老太太疑惑地看看医生,看看自己儿子。
“那好,”李盼秋看这个儿子的表情,心里直觉不善,“溶栓和介入都需要你们签字同意。你们要是明白,我们就签字,赶紧先做溶栓。同意介入的话,我们溶栓完了马上就送介入室。这个流程是我们医院的绿色通道,全国都是跟我们医院学的,所以决定快我们做的就快,治疗效果肯定也更好。”
家属陷入了沉默中,突然间谁也拿不了主意了。
“这个是不是做了肯定就能好?”大儿子问道。
李盼秋知道今天不好过了,赶紧谨慎回答:“肯定是有风险。”她把溶栓和介入的同意书抽出来给家属看,细则一条一条整整一页。她简单把溶栓的禁忌症和风险讲了一遍,再次提醒,“你们要赶紧决定,这个就是抢时间的事情,越快越好!”
家属出门去商量了,李盼秋回到抢救室,跟赵彬交接。赵彬大概也听到了家属的态度。极轻微的叹气摇头,然后没好脸色地赶罗铭遥去写急诊科观察病历:“写好了我来改!抢救记录也先写好!”
病床上老年人呼吸稍平稳,呻吟的声音也比之前稍微有力了一些,各方面指征都有所恢复。她过去安慰了老年人几句,让他放心,医生护士会给他救命的。
第四章
医闹警告
李盼秋再出门找家属沟通,那边几个人还在各自打电话,听声音可能在咨询什么人。她看了看时间,这会儿离入院已经过了半小时了。来C大附属医院的病人,一般对这里的医生信任度相当高,像这样急诊进来的,几乎言听计从。她做住院总以来,绿色通道几乎天天都有病人,冬天时一晚上可能溶栓介入四五个,没有遇到拖这么久还不能下决定的。
时间太宝贵了,她不想这样浪费,她走过去催促:“怎么样?你们想好了没有?”
大儿子挂了手机过来,语气很强势:“医生,溶栓我们同意,但是介入我们还要考虑。因为我已经打听了,介入是有耗材的,你们介入的费用我要先了解清楚。”
李盼秋尽量保持着好脾气,把溶栓的文书拿给他们签字。同时再次讲解了一遍介入的各项细节。她都已经想好这家人要是纠缠费用问题就谈放弃的方向吧。这时候大儿子又开口改了态度:“医生啊,其实我们是很相信你们医院的,C大医院是全省最好的医院了,我们主要是不懂,你不要怪我们啰嗦问太多。我们刚才商量好了,病人的治疗全部听你们的安排!我们家属全力配合!你们说要多少钱,我们家属一定把钱拿出来。”说着又接过介入的知情同意书,唰唰唰地签字,“有风险我们不怕,我们都来C大附院了,我知道你们医生肯定没问题!”
这种语气……在李盼秋的经验里面是这最难缠的。但是时间不容浪费了,病人家属签了字了,风险也交代过了,得赶紧溶栓送病人去介入室了,现在不是争什么理的时候。李盼秋带着满心的忧虑带着同意书回抢救室,向急诊的人打招呼。介入室送病人的护工都等了一会儿了,看着李盼秋的指示,直接推着床就送病人往介入室去了。
路上病人就呼吸急促,小声的哼着。“快快快!”李盼秋喊着,“又室颤了,马上到导管室了,进去就除颤!朱老师!朱老师!除颤仪赶紧拿出来!”
喊话间就已经推到了介入室门口,心内科的蒋主任铅衣都换好了,过来接病人查看情况。除颤仪拿过来了,蒋主任喊着撤离,往病人胸口打了下去。
一瞬间电击所致的皮肉烧焦的味道和病人无力的痛吟冲了出来,刚关上的介入室门口一群人喊着:“什么声音?怎么进去了就关门了?”
蒋主任的注意力完全不在外面的吵闹声上,他盯着心电监护仪的显示屏,眉头皱在一起:“没复律,不行,还要再电击。”
又是一下,病人的声音也带着恐惧的哭腔。外面的家属“哐哐”开始砸门。
“你们在干什么!关了门是要杀人吗?赶紧开门!介入室的门是一道金属大门,被几个家属砸得摇晃。
“好了好了!P波有了!心律还可以!”蒋主任放下了除颤仪,把病人往介入室里推,“耽误太多时间了,不能再拖了,赶紧开台。”
一助王斌毕竟年轻,没有蒋主任这个定力修为,被外面的吵闹声弄得心神不宁,说陪李盼秋出去跟家属说一声。蒋主任也点了头:“好好说,都是为了救命,让家属不要担心。小心他们情绪太激动。”
李盼秋打开介入室的门,一句话还没说,那边不由分说抢了她手里的病历往她脑袋上砸了过去。李盼秋毫无防备,完全懵了,硬邦邦的病历牌打在脑袋上,她几乎迟了几秒才感觉到脑袋上的剧痛,她根本没办法说话辩解,只能凭本能捂住脑袋,低下头、弯着腰要往地下蹲。一只脚踹在她的背上,她倒在地上,有人抢了她的听诊器往她脑袋上、背上猛砸,她吓得完全蜷缩在一起,趴在地上动也不敢动。她的脸贴着的地面,她却一点也感觉不到地面的冰凉。
一群人“嗡嗡嗡嗡”地叫骂,大概都是“医生杀人了!”“骗钱又骗命!”“坏心烂肠子的东西!”之类的话。她根本听不清,她只听得见自己的心跳,鼓膜里都是轰隆轰隆的声音。
王斌也吓得懵了几秒钟,看到李盼秋倒下,赶紧拉人大吼“保安快来”。他自己也被拳头和脚袭击了好几下,但都比李盼秋好,他把人拉开,扶起李盼秋。李盼秋全身直抖,吓得站都没法站起来。
蒋主任听到外面动静,扯掉手套就出来了。“家属在干什么?”他大吼着出来,“医生在救你们爸爸命,你们清不清楚情况!再打今天我们谁也不做了!”他年龄大、气场强,这一吼才把场面镇住。
王斌顾不着生气了,赶紧解释刚才病人呼痛的原因和医生在介入室怎么把老人救回来。介入室的人都气的手抖,偏偏台上已经躺着病人等着救命了,谁也不敢再和病人家属纠缠。朱护士从王斌那里接过李盼秋,安排护工推了轮椅过来,让把李盼秋带去急诊,去外科治疗室处理外伤。
急诊那边很快就传开了李盼秋被打的事情。外科急诊老总拍了李盼秋的急诊科病历发微信群里: “主诉:钝器击打致头部外伤10分钟。”群里义愤填膺了一阵,很快影像科也发了消息来,影像科主任和神内神外的老总都读了片:“皮下血肿,脑袋里面没事。”
李盼秋从CT室回来的时候,所有人看她都是看英雄的眼神。稍微有空的都过来跟她打招呼安慰一两句。
赵彬带着学生走过来看她,让罗铭遥去给她买奶茶回来。“委屈你了。”赵彬说,“我该当时把他们谈放弃的,这家人听口气就有问题。”
李盼秋疲惫地摇头:“算了。怎么都有说的。”她的伤都是皮下淤血,在头皮和背上,都看不见。她这会儿脱了白大褂,里面是手术室的短袖绿衣服,老总们懒得换洗衣服,都是去手术室拿的洗手服。她的手肘和手臂上倒是不少红肿的地方,估计过几天就是大块淤青,但穿上白大褂的时候什么都看不到。
“没有头晕头痛吧?恶心吗?”赵彬仔细看她的脸色,确定她没事,只是吓着了。才放心坐回休息室。“你们科给你放假吗?”他问她。
“今天下午休了,把周六的休息提上来明天休。”李盼秋还是提不起精神,手脚发软地摊在椅子上,“代老总顶两天,回头还得报不良事件。主任打电话问候了一下,但是估计报上去得自我检讨。”
“凭什么啊?”赵彬说这句的时候语气也很疲惫,“凭什么啊……”
两个人都沉默了*兜21a18a57丁* ¬。
罗铭遥回来的时候房间里安安静静的,他还差点以为都走了。往里面望了一圈,看到人了才敢进去。
“谢谢你啊,”李盼秋接了奶茶,喝了一口。“叫什么名字?”
“罗铭遥。”赵彬替他回答了,“回去好好复习下心肺复苏流程。我今天是看病人家属都守在门口不好说多了,你第一个循环时候面罩都没按严实!还好病人是心脏问题为主,没有呼吸衰竭,我查看他的时候胸口还有起伏,不然今天抢救不成功你就是医疗过失!”
罗铭遥低头挨训。
“行了赵彬,”李盼秋今天实在是累了,不想听赵彬臭脾气训学生,不客气地把他打断,“你不能好好跟学生讲话吗。烦死了!”
“李总消气……”赵彬闭嘴了。眼神示意罗铭遥赶紧滚出去。
罗铭遥一身丧气的下了班。第一天在急诊,自己完全没适应好节奏,差点还出了大错。赵老师听说李老师的事情,在诊室里就训了他一顿,然后让他赶紧脱了衣服出去呆着,事情平息了才回来的。他第一天班是上夜班,中午回去休息了一下。之前还因为意外得知赵彬性向而产生的一点点暧昧心思,经过一上午的波折,被吼得荡然无存,他现在想想赵老师就觉得心慌气短的。但不管怎么样,带教老师他心里头还是带着尊敬的。六点来上班的时候他还给赵彬带了份晚饭。
赵彬倒没想到他还这么贴心,但是他来上班时候吃过了晚餐的,说了声谢,又指导他送饭给了休息室里还没吃饭的一个住院总。这天晚上病人不太多,也比较轻,赵彬脾气好了不少,给罗铭遥好好讲了不少东西。晚上十点过,没病人进来,罗铭遥问他要不要夜宵。赵彬挺高兴地给他拿了钱,让他顺便买了几个值班医生的份回来。
罗铭遥自己没看出啥,第二天朱珍珍听说了才提醒他,赵老师这是帮你呢。带几趟饭几个老师和老总都认识了,大家都对他留下了不错的印象。果然平时都乐意多跟他说几句。以前实习的科室都没这么好的氛围。
罗铭遥还是很细致的,带饭的事上了心,上白班的时候特地早起了,买了十个包子带来休息室,上白班的下夜班的都照顾上了,还能再去护士站问一圈人。他样子秀气,人说话带着腼腆,一表现出贴心的样子,全科室没人不喜欢的,尤其几个女医生,喜欢的恨不得当弟弟了。
李盼秋已经回来上班了,正好没吃早饭呢,罗铭遥还把包子豆浆都放在她面前了:“李老师您吃。”
“叫什么老师啊,”李盼秋笑眯眯地捧着豆浆喝,“叫师姐就行了。”
“李老师……”罗铭遥有些局促地低了头。又看李盼秋吃包子流了点油出来,赶紧抓了几张纸巾给她。
“太暖了!”李盼秋越看他越顺眼。忍不住也指点他,“你们赵老师,你别怕他,他脾气来的快去的快,暴躁一阵很快就消气。他对你生气是想你好,你听着别太往心里去,他做事情讲课还是很到位的。”
“咳咳!”赵彬走到门口就听到李盼秋跟自己学生胡说八道。
李盼秋赶紧帮罗铭遥打掩护:“小铭同学去吧,先帮你赵老师把第一个病人的病历写好。”
中午下班,赵彬叫了份外卖进来,边吃饭边跟罗铭遥继续说上午的病例。
“你其实基础是很不错的,”赵彬一边收饭盒一边说,“理论知识很扎实,差了点临床上的历练,这个慢慢来。还有少了点自信,我看你总是怕做错事说错话,不要怕,实习生的时候一定要大着胆子参与所有你能接触的临床工作,这个时候带你的老师允许你犯错的。现在多犯错,以后真的自己上临床了,才能少做错事。”
罗铭遥大着胆子反驳他:“有些出错的一开始就不能犯吧。”顶着赵彬的目光,他脸红着说,“临床医生还是要谨慎。”
“你还谨慎什么啊……”赵彬被他噎得没法反驳,停了一会儿,他声音低低得说,“我知道,每一个刚上临床的人,心里都存着害怕。不是怕被骂,不是怕处罚,是心里头对生命的敬畏。一个好的医生,越是了解疾病和生命,越是对自己的职业充满责任感,也越是敬畏生命。你的谨慎,其实也是出于这样的敬畏。不过,不要让敬畏束缚了你。”他倾身过去,鼓励地拍了拍罗铭遥的肩,“你很优秀的,不要怕,老师帮你看着,你放手去做。”
罗铭遥低下了头,心里有一种异样的感觉。混杂了他看到赵彬那张魅力十足照片时的心动,和从来没有的欢欣鼓舞以及接近血脉贲张的激情。赵彬的手在他肩上仿佛是最有力的依靠,让他突然觉得自己也强大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