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其他小说 > 大叔有点帅 > 正文 分卷阅读69
    岁的少年嘴里说出来,任谁都会当作是妄言。可天知道,他最不在乎的就是寂寞。

    生来如此。

    回国后,维今开始大量钟表相关的书籍,从发展史到机械理论,囫囵吞枣一样全部塞进脑子里。可他知道这样完全不够,他需要实践。于是维今找了一家非常小的修表铺子,无偿给师傅做学徒。这种铺子里是见不到什么好表的,但能遇见的问题倒是不少,而且不用过于战战兢兢,非常适合观察和练手。一年后,维今才报名了上海大学的海亚克钟表学院,那一年有一百多个报名者,但只招收15名学生。

    考试分面试和笔试两个环节,面试是交谈想法,观察报考人的性格和思维逻辑是否适合做一个钟表师,然后会有一系列的技能测试。允许报考人是一张白纸,所以不会涉及专业知识。但会考查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从中看出报考人是否具有这方面的天赋。而笔试注重数学、逻辑,以及简单的英语,还有一些心理问题。

    可以说高中三年在这里毫无用处,这里考察的是你究竟适不适合钟表行业,能不能坚持做下去。没有天赋是坚持不下来的,没有十足的喜爱是坚持不下来的,没有坚毅的心和稳定的手也是坚持不下来的。在这个过程里,报考人内心也在博弈。他们很多人是冲着分配来的,是因为没考上本科线,想图一个上海大学的名头来的,而维今却是自愿放弃了一本线的分数来的。

    在别人眼里他就是疯子,他自己知道那是因为他的背后没有其他人那样为他们的未来担忧的父母,他是一个人,无须和谁报备。

    等真的入了行,维今才意识到对于一门手艺来说,三年太短了。但是入校第二年,也就是约定的第三年,维今作为学校的优等生,被派去瑞士的钟表学校学习半年。在那里,他拨通了名片上的电话。他做好了打不通的准备,谁知电话很快就接通了,不仅如此,电话对面的人还记得他。

    从那时起,维今拜了瑞士制表师丹尼尔为师虽然丹尼尔本人对师徒一说不怎么感兴趣他们更像是忘年交,像并肩作战的伙伴,像亲人。

    在瑞士有一条如同世外桃源般的弧形山谷,叫作汝拉山谷。它被白雪皑皑的崇山峻岭环绕着,山谷内却又是一片碧绿,松柏连绵,偶尔还有金黄的油菜花和成片的郁金香。错落有致的湖泊倒映着碧波如洗的天空。就在这条寂静的山谷里,藏着瑞士钟表的起源。散落在山谷中看起来普普通通的石头房子,其实是赫赫有名的制表公司,宝玑、宝珀、百达翡丽……全部都在这里设有办公处和工厂,即使一些厂商搬离,也会留自己的标志在这里。

    山谷内一片清幽,时间在这里仿佛不起任何作用,百年来,工匠们日复一日地在这里专注于自己手下的小小机芯,他们引领了世界,却仿佛并不在意这些。那一年丹尼尔四十五岁,五年前从宝玑公司离职后开始独立制表,他没有离开汝拉山谷,而是住在更靠近雪山的一间只有百余平方米的小房子里专心制表。他太太早亡,有一个女儿在美国念书,与他不太亲近,也适应不了他的生活方式。他的房子基本上就是一间工作室,除了一张床铺外,生活空间全部被制表机器填满。他去一次钟表展差不多可以接到之后五年的订单,当然,对于手工制表来说,一年至多做两三块。所以他认识每一个戴着他制的表的人,他们每一年都会给他寄明信片,他们之间的维系不仅仅是买与卖那么简单。

    对于丹尼尔而言,维今这个中国年轻人的出现,也是命运给予的难得的惊喜。维今在瑞士的半年几乎都生活在汝拉山谷里,陪伴在丹尼尔的身边。那时候他并没有能力,也没有资格去开启制表那扇门。他也不急,他一向懂得什么时候该做什么、能做什么,急于求成只会导致功败垂成。所以他只是观察,帮着打打下手,无论丹尼尔指使他去做什么不起眼的小事,他都毫无怨言。维今的勤勉谦卑,以及现代年轻人身上极少有的沉静自持,终于让丹尼尔愿意对他敞开心扉倾囊相授。

    山谷里的冬天干燥寒冷,都能把手冻开裂,雪光却能将屋子映得极亮。正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一百多年前的居民们才选择用静心钻研来挨过漫长冬日。虽然到如今人们的生活条件已经好了很多,但汝拉山谷的冬日仍是无限寂静的,从每一座房子前经过,都会看见钟表师在放大镜前专心劳作,窗外路过多少人,都不会对他们造成任何影响。那个冬天大多数时间维今都和丹尼尔在一起,眼睛累的时候他们就往窗外看,白雪能给他们最好的调节。休息的时候他们去滑雪,去莱茵湖泛舟,夜晚在星空下喝啤酒聊天。无论何时回想起来,维今都觉得那一段日子是自己误入了桃花源。

    在异国他乡,在一个自己尊敬的长辈面前,维今没有丝毫隐瞒,他袒露了自己心中的隐匿、他的失落、他的不解、他的空洞。从很小的时候,他就觉得自己被世界流放,他找不到根,也没有任何期待。

    “我想留在这里。”在接触了钟表之后,维今第一次想到了“一生”